《山居》是南宋诗人徐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浙东山野的美丽景色:人与鱼、鸟为邻,出入门口,常惊动巢居于柴扉上的燕子,打水也会舀入鱼儿。由于没有人事纷扰,因而“人闲”,感到“春犹静”“日更迟”,有闲暇自得、超然尘外之意。此诗意在表现山居生活的静谧萧散,侧重又在写静中之美,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涵着活泼的生机,充溢着野逸的情趣。全诗动静得宜,疏淡有致,景物富于变化,意蕴丰富、深刻。
柳竹藏(1)花坞(2),茅茨(3)接草池(4)。
花圃在绿柳翠竹包围之中,茅屋和长满水草的池塘相接。
开门惊燕子,汲水(5)得鱼儿。
打开屋门,惊动了屋檐下的燕子。从池塘中取水,舀起了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6)。
因为地方偏僻,虽然已是春色满野,但仍然十分宁静。人闲自然感到时光过得从容不迫。
山禽啼忽住,飞起(7)又相随。
山里的鸟儿忽然停止了鸣叫,一会儿飞去,一会儿又相随人后。
(1)藏:遮掩。
(2)花坞:四周高起中间凹下的花圃。
(3)茅茨:茅屋的房顶。亦指茅屋。茨,用茅草或芦苇盖房子。
(4)草池:长满水草的池塘。
(5)汲水:从井里取水。这里泛指到江河湖塘打水。
(6)日更迟:感到日子更长。《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迟迟,指春日的白天渐渐变长了。更,一作“自”。
(7)飞起:一作“飞走”,谓飞去。
徐玑出生、成长并一直生活在松台山旁。松台山虽处城中,与闹市不远,却是处清幽所在。山边多古树、甘泉,人迹罕至,只有僧人、隐士在此建草堂隐居。徐玑喜欢清幽,常与隐士有交往,因此他的诗歌多流露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幽居山中的闲适自在的生活,给仕途失意的徐玑以精神上的安慰。《山居》此诗即为徐玑闲居松台山所作,体现了他忘却时事的淡泊心境。
《山居》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山居垂柳婆娑,劲竹青翠的景色;后两联则表达了诗人心远地偏的野趣以及人与自然相得其乐的欢愉。
首联描绘了春日山居的环境:杨柳婀娜,修竹摇曳,柳竹浓阴掩映着鲜花烂漫的花坞,低矮简陋的茅屋紧靠着长满青草的池塘。一个“藏”字使得画面生机盎然;对句中“接”字更见其妙,绿草春池与山居之所相接,自然环境与屋舍完美融合,幽静清雅,疏淡有致,暗含人与自然相得之乐。
颔联紧承首联,进一步写出闲适恬静之愉。诗人打开柴扉,屋檐下燕子似乎受惊飞起;到池塘汲水,鱼儿却不躲闪,颇有情趣。这一联几乎可视为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的翻版。
颈联宕开一笔,指出正是因为地处偏僻,远离喧嚣,这里的春天才更加静谧;而居住山间,没有人事纷扰,内心闲适,温暖的春日愈发显得悠长,有闲暇自得、超然尘外之意。“地僻”“人闲”点明诗人有此诗情的原因——心远地偏,自然有此野趣,可谓诗眼。“人闲日更迟”,容易使人联想到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自然能激活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的审美体验。
尾联更见妙处,进一步写出人与自然相得之乐,写小鸟因为人的靠近忽然停止鸣叫,飞离开来,一会儿又相随人后,不即不离,饶有情趣。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小禽颇通人性,而“飞起又相随”,更兼野趣。这里以小鸟的啼唱衬托山居环境之幽静,以小鸟“飞起又相随”反映诗人对清静闲适的山居生活的喜爱。全诗以山鸟的啼叫声戛然而止、相随飞走收束。
此诗在命意、律调、章法、句法、字法等方面,既不同于江西诗派高手的瘦硬老健、险拗劲拔,也不同于其末流的拙滞粗鄙、声色枯涩。诗中所咏的物候和情怀,人们都比较熟悉。全诗四联八句一气呵成,承接流利,合乎五律作法;所用字句和意象,大多似曾相识,熟套现成;语言平淡清瘦,不事藻绘,动静得宜,闲淡灵动,野趣盎然,含灵气于闲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