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吟

翁绶 〔唐代〕 翁绶

陇水潺湲陇树黄,征人陇上尽思乡。

马嘶斜日朔风急,雁过寒云边思长。

残月出林明剑戟,平沙隔水见牛羊。

横行俱足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陇头吟》是唐代诗人翁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边塞秋天的萧条景色,指出那些骄横的封侯者都是无功受禄的人,表现出在外征战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建功立业的拳拳爱国之心。全诗沿着起兴、烘托、议论的线索渐次展开,情感的抒发由平缓而浓烈,最后卒章显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陇水(1)潺湲(2)陇树(3)黄,征人陇上(4)尽思乡。

陇水缓缓地流着,陇树秋来叶黄,长年的陇上戍边人整日思念故乡。

马嘶斜日(5)朔风(6)急,雁过寒云(7)边思(8)长。

马在北风急吹中叫出了残月,大雁在寒云覆盖的荒原上南飞带走了征人长长的思量。

残月(9)出林明剑戟,平沙(10)隔水见牛羊。

夜深人静弯月升上林头,照亮了戍卒的剑戟,平沙辽远,望尽水边的牛羊。

横行(11)俱足(12)封侯者(13),谁斩楼兰(14)未央(15)

那些能够封侯的人都横行无忌,却没有平定边疆为国建功。

注释

(1)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因名。

(2)潺湲:水慢慢流动。流水声。

(3)陇树:陇山一带的树木。泛指边塞之树。

(4)陇上:泛指今陕北、甘肃及其以西一带地方。

(5)斜日:西斜的落日。

(6)朔风:北风,寒风。朔:北方。

(7)寒云:寒天的云。

(8)边思:边塞征人的思念。

(9)残月:黎明时分的月亮。

(10)平沙:漠漠的沙原。对“轻沙”“重沙”而言,指广阔的沙原。

(11)横行:趾高气扬,横行霸道。

(12)俱足:俱已足够,都已足够。

(13)封侯者:本为分封诸侯,这里指行赏封官的人。

(14)楼兰: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南带地方。

(15)未央:本为汉宫名,借指宫殿,这里代指朝廷。

创作背景

《陇头吟》此诗写征人思乡。中晚唐时期,受外部利益驱使,唐朝与突厥、吐蕃、回鹘、南诏、奚、契丹等民族政权间,时不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军事碰撞。由此而带来的与各种因战争而滞留不归人员问题,受到诗人们的关注。相对于盛唐诗人,中晚唐诗人更注意以平等与同情心理去观照这批征人群体,因此出现了大量以征人思乡为题材的诗作。翁绶的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拼音版

lǒngtóuyín

lǒngshuǐchányuánlǒngshùhuángzhēngrénlǒngshàngjǐnxiāng

xiéshuòfēngyànguòhányúnbiānzhǎng

cányuèchūlínmíngjiànpíngshāshuǐjiànniúyáng

héngxíngfēnghóuzhěshuízhǎnlóulánxiànwèiyāng

作者简介

翁绶

翁绶

唐代诗人

翁绶(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六年(865)登进士第。辛文房谓其“工诗,多近体,变古乐府,音韵虽响,风骨憔悴,真晚唐之移习也。”(《唐才子传》卷八)。《全唐诗》存诗八首、断句一联。诗多为七律,其中用乐府旧题者六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