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

柳永 〔宋代〕 柳永

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当暮天、霁色如晴昼,江练静、皎月飞光。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朝欢暮散,被多情、赋与凄凉。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余香。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作。词的上片写傍晚夜景,景象阔大,水天一色,意境既优美凄恻又悠远苍茫;下片写离别相思之情,写情既有感想、幻想,又有推想和回想,极其铺陈,而且相思之情隐然结合了身世漂泊、志意追寻与落空的感慨,情感抒发十分丰满。整首词在语言上极其雅致,不用俚语,颇具高雅清扬的气度。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蘅皋(1)向晚(2)(3)轻航。卸云帆(4)水驿(5)鱼乡。当暮天(6)霁色(7)如晴昼,江练静(8)、皎月飞光(9)。那堪听、远村羌管(10),引离人断肠(11)。此际浪萍风梗(12)度岁(13)茫茫(14)

天色已晚,整理轻舟向长满杜衡的岸边靠拢。在盛产鱼米的水路驿站,放下白色的船帆。面对傍晚的天空,明朗的天色如同晴朗的白昼,江水澄静,皎月耀光。怎堪听从那遥远的村落传来的悠悠羌笛声,引起离开家园和亲人的离人无限悲伤。此时,感到自己就如同水中之萍、风中之梗,过着漂荡不定的生活,马上要过年了,思绪却纷繁复杂。

堪伤。朝欢暮散,被多情、赋与凄凉。别来最苦,襟袖依约(15),尚有余香。算得伊、鸳衾(16)凤枕(17)夜永(18)(19)不思量。牵情(20)处,惟有临歧(21),一句难忘。

怎能忍受朝欢暮散的伤悲,多情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孤寂冷落。离别以来痛苦之极,衣襟衣袖隐约还有残余的芳香。料想你此时一定坐在我们同床共枕的床头上,面对漫漫长夜,怎能不如同我一样的思念。动情处,惟有赠别之辞,一句也难以忘记。

注释

(1)蘅皋:生长香草的水边高地。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

(2)向晚:临近晚上。

(3)舣:船只停靠岸边。

(4)云帆:高帆。

(5)水驿: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驿站。

(6)暮天:傍晚的天空。王昌龄《潞府客亭寄崔凤童》:“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7)霁色:晴朗的天色。元稹《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霁色泠。”

(8)江练静:江水如素练般又白又静。

(9)飞光:闪闪发光。江淹《别赋》:“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10)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簧管乐器,古老的六声阶双管竖笛。据传为秦汉古羌人发明,音色清脆高亢,流传于四川羌族地区。

(11)断肠:形容极度悲痛。 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於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

(12)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人漂泊不定。

(13)度岁:过年。

(14)茫茫:模糊不清。这里有糊糊涂涂的意思。

(15)依约:依稀隐约。

(16)鸳衾:绣着鸳鸯的锦被。司空图《白菊杂书》:“却笑谁家扃绣户,正熏龙麝暖鸳衾。”

(17)凤枕:绣着凤凰的枕头。韦庄《江城子·恩重娇多情易伤》:“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 。”

(18)夜永:夜长。

(19)争:怎。

(20)牵情:引动感情。

(21)临歧:歧路,岔路。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故把临别称为临歧。

创作背景

《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此词具体创作年份暂不可考。词中言“度岁茫茫”,“度岁”即过年之意,应写于当年年尾;而“算得伊、鸳衾凤枕”说明此词是似是思妻之作;再往下“惟有临歧,一句难忘”,此句看似泛泛之言,若结合柳永的其他思妻之词,此处似指“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倾杯·离宴殷勤》),若是如此,则此词应作于景德四年(1007年)之后。

拼音版

cǎiyúnguī··hénggāoxiàngwǎnqīngháng

hénggāoxiàngwǎnqīnghángxièyúnfānshuǐ驿xiāngdāngtiānqíngzhòujiāngliànjìngjiǎoyuèfēiguāngkāntīngyuǎncūnqiāngguǎnyǐnrénduànchánglàngpíngfēnggěngsuìmángmáng

kānshāngzhāohuānsànbèiduōqíngliángbiéláizuìjīnxiùyuēshàngyǒuxiāngsuànyuānqīnfèngzhěnyǒngzhēngliángqiānqíngchùwéiyǒulínnánwàng

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

北宋著名词人

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妓生活、城市风光以及失意文人羁旅行役的生活等题材为主,语多俚俗,尤善铺叙形容,曲尽其妙。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有《乐章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