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魏公》是南宋诗人刘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借史论今,深惋“韩信阵”之未成,哀叹武侯未捷而殒,以潜喻张浚的悲剧人生。后两句直点“魏公”之败,将其“不平气”化作“峰上云”,既暗写张浚死葬衡山的现实,又巧妙将其精神通过与祝融的比附,而得到一种升华。这首挽诗气势磅礴,意趣深婉,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符离惨败的反思,而且歌颂了张浚坚持抗敌的爱国精神。
背水未成韩信阵(3),明星已陨武侯(5)军。
符离之役中背水而战却未能像韩信那样大破敌军,你染病而逝则像诸葛谢世天下殒落一颗明星。
平生一点不平气,化作祝融(6)峰上云。
你生平未酬的壮志、抑郁愤懑之情是不死的精灵,化作了南岳衡山祝融峰上的流云。
(1)挽:哀悼死者。
(2)张魏公:张浚,封魏公,南宋爱国将领。
(3)韩信阵: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汉高祖三年,张耳与韩信合兵击赵王歇、成安君陈余,韩信背水而战,大破赵军,斩陈余于低水之上。此喻宋、金符离之战。
(4)殒:殒落,喻死亡。
(5)武侯:诸葛亮的封号。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亮屯兵武功(今属陕西)五丈原,将死之夜,有赤星投于亮营,顷刻,亮死。此喻张浚之死。
(6)祝融:祝融峰,为南岳衡山最高峰。传说祝融为帝喾的火官,死后葬衡山之阳,祝融峰由此得名。张浚死后亦葬衡山之下,故以祝融比之。
《宋诗纪事》卷五十八引《山房随笔》讲了这首诗的写作经过,张浚之子张栻告诉刘过:“先君魏公,一生公忠为国,功厄于命,来挽者竟无一章得此意。愿君有意,为发幽潜。”刘过作了这首绝句,张栻为之堕泪。可是《山房随笔》说作诗的时间在辛弃疾帅浙东时,即嘉泰三年(1203)或四年(1204),则根本不可靠,因为这时张栻已经死了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