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普天乐·咏世》元朝散曲家张鸣善的小令代表作之一。这首小令题为“咏世”,内容上围绕“想人生最苦离别”,看似写离愁,实际上也表达了张鸣善的人生态度,抒发了人生感慨。小令整体结构精致,文字新巧,且含哲理意味,耐人咀嚼。
洛阳花(1),梁园月(2),好花须买,皓月须赊(3)。
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去买。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4),月曾把酒问团圆夜(5)。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依着栏干观赏花开放得一片烂熳,举酒问明月为何如此团圆。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
花谢了三春(6)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花谢了到了三春再开,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圆,人去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1)洛阳花:即洛阳的牡丹花。
(2)梁园月:即梁园的月色。梁园,西汉梁孝王所建。孝王曾邀请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家在园中看花赏月吟诗。
(3)赊:原指买卖货物时延期付款或收款,这里也指买。“好花须买,皓月须赊”互文。
(4)花倚栏干看烂熳开:“倚栏干看花烂熳开”的倒装,下句同此。熳:曼延,“烂熳”古同“烂漫”。
(5)月曾把酒问团圆夜: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三春:孟春、仲春、季春,借指春天。
据钟嗣成《录鬼簿》载,张鸣善可谓声名彰于当时,但其生平行止,史料记载不祥,只能大致确定他生活于元末明初,其作品与行迹也难以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