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冬暮》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概括作者一生受挫、晚年困顿的实况,点出幽居题意;颔联以晓鸡和寒鹜自喻,形象地描绘出作者不谙世务、进退两难的处境;颈联照应诗题,并为下一联的抒愤寄慨蓄势;尾联紧应上联,发出内心的呼喊。全诗在艺术风格上别具一格,没有刻意锤炼和精心藻饰,没有组织故实的手法,也没有警策深微、使人猛省或沉思的寓意,却真实具体地表达当时当地的感受与心情。
羽翼摧残(1)日,郊园(2)寂寞时。
是鸟翅膀被摧残的日子,在郊外园林寂寞的时节。
晓鸡(3)惊树雪,寒鹜(4)守冰池。
晨鸡因树上雪光而惊啼,鸭子在严寒中苦守冰池。
急景(5)忽云暮,颓年(6)寖(7)已衰。
白天短促很快便到夜晚,垂暮之年身体渐已变衰。
如何匡国(8)分(9),不与夙心(10)期。
我本有匡救国家的职分,在不能与我的夙愿相期?
(1)羽翼摧残:鸟儿的翅膀被折断。
(2)郊园:城外的园林。
(3)晓鸡:报晓的鸡。
(4)鹜:鸭子。
(5)急景:同“短日”,急驰的日光。亦指急促的时光。忽:一作“倏(shū)”,迅速。
(6)颓年:犹言衰老之年。
(7)寖:渐渐。
(8)匡国:匡正国家。
(9)分:职分。
(10)夙心:平素的心愿。
《幽居冬暮》这首诗,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系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认为此诗“词意颓唐,颇近晚境,其殆绝笔也欤?”并引程梦星云:“此乃大中末废罢,居郑州时作。”大中十二年(858年)冬,李商隐罢盐铁推官后,还郑州闲居,细想平生,百感交集,匡国无路,夙愿难期,于是写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