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歌》传说是由叔齐、伯夷饿死前所做的一首先秦古歌,这首歌谣的一、二句写二人在首阳山采薇充饥,字句看似平淡,却包含了“不食周粟”的坚决态度。三、四句说明不食周粟的原因。五、六句写个人遭遇,表达生不逢时的感慨。最后两句表达了他们宁赴黄泉,决不妥协的态度。
登彼西山(1)兮,采其薇(2)矣。
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野豌豆聊以充饥。
以暴易暴(3)兮,不知其非(4)矣。
用凶暴取代凶暴啊,伐纣的武王分不清是和非。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5),我适安归矣?
神农虞夏古代圣君转瞬即逝啊,我要去的乐土又在哪里?
于嗟(7)徂(8)兮,命之衰(9)矣!
多么可悲啊,即将身赴黄泉,看来是命途多舛啊,这似乎是注定的!
(1)西山:即首阳山,又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
(2)薇:植物名,也叫蕨菜,根含淀粉,可供食用或酿造。
(3)以暴易暴:意为周武王以暴虐替代了商纣王的暴虐。
(4)不知其非:武王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
(5)神农虞夏忽焉没兮:神农即传说中的炎帝。虞,即大舜。夏,朝代名,指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忽,绝灭。
(6)安适归:归往哪里合适?
(7)于嗟:叹词。
(8)徂:往。或以为借为“殂”。死。
(9)命之衰:生命垂危。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墨脱初的长子和幼子。孤竹君生前拟定让位给叔齐,他去世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接受,逃走,叔齐也因不肯继位而逃走,王位便由孤竹君的中子继承。武王建立周朝后,二人因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伯夷、叔齐在历史上受到推崇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不贪权势,二是他们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因为在他们看来,武王伐纣是以臣弑君,不仁)。这首歌谣就是他们饿死前的绝命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