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果寺》是唐末诗僧处默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圣果寺的位置,从位置中见庙宇的高峻崎岖。第二联写望中山水,到江而吴地已尽,过江而去则为古越国地界。第三联承前写越山则古木隐现于青霭之间,远水则与长天一色。末联从反面衬托首联,因俯瞰山脚而西湖笙舞与庙内的钟磬夹杂传来。全诗境界开阔,描摹细腻,声色参杂,情景俱佳。
路自中峰(1)上,盘回(2)出薜萝(3)。
凤凰山的中峰,有通寺院的小路山坡,盘旋弯曲的石径上,布满了薜荔女萝。
到江(4)吴地(5)尽,隔岸越山多。
山下的钱塘江,是吴与越分界的地方,江的彼岸,便是越国一望无际的山河。
古木丛青霭(6),遥天(7)浸白波(8)。
满山古老的林丛,被朦胧的青霭笼罩,滔滔的白浪,在远天与云空吞吐吻合。
下方城郭(9)近,钟磬(10)杂笙歌(11)。
在山寺凭轩俯望,可见附近历历城郭,听,阵阵钟磬声,溶入了城内的笙歌。
(1)中峰:山的主峰。唐沈佺期《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诗:“诸岭皆峻秀,中峰特美好。”
(2)盘回:盘旋回绕。
(3)薜萝:薜荔及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
(4)江:指钱塘江。
(5)吴地:春秋时吴国所辖之地域,包括今之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江西的一部分。
(6)青霭:指云气。因其色紫,故称。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左右青霭,表里紫霄。”
(7)遥天:犹长空。三国魏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之三十二:“遥天耀四海,倏忽潜濛汜。”
(8)白波:白色波浪。唐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
(9)城郭: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逸周书·籴匡》:“宫室城廓脩为备,供有嘉菜,于是日满。”
(10)钟磬:钟和磬,古代礼乐器。
(11)笙歌: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
《圣果寺》此诗中的圣果寺在浙江杭州西湖凤凰山上,僧人处默登山到此,极目四望,有感而发,遂有此诗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