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果寺

处默 〔唐代〕 处默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圣果寺》是唐末诗僧处默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圣果寺的位置,从位置中见庙宇的高峻崎岖。第二联写望中山水,到江而吴地已尽,过江而去则为古越国地界。第三联承前写越山则古木隐现于青霭之间,远水则与长天一色。末联从反面衬托首联,因俯瞰山脚而西湖笙舞与庙内的钟磬夹杂传来。全诗境界开阔,描摹细腻,声色参杂,情景俱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路自中峰(1)上,盘回(2)薜萝(3)

凤凰山的中峰,有通寺院的小路山坡,盘旋弯曲的石径上,布满了薜荔女萝。

(4)吴地(5)尽,隔岸越山多。

山下的钱塘江,是吴与越分界的地方,江的彼岸,便是越国一望无际的山河。

古木丛青霭(6)遥天(7)白波(8)

满山古老的林丛,被朦胧的青霭笼罩,滔滔的白浪,在远天与云空吞吐吻合。

下方城郭(9)近,钟磬(10)笙歌(11)

在山寺凭轩俯望,可见附近历历城郭,听,阵阵钟磬声,溶入了城内的笙歌。

注释

(1)中峰:山的主峰。唐沈佺期《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诗:“诸岭皆峻秀,中峰特美好。”

(2)盘回:盘旋回绕。

(3)薜萝:薜荔及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

(4)江:指钱塘江。

(5)吴地:春秋时吴国所辖之地域,包括今之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江西的一部分。

(6)青霭:指云气。因其色紫,故称。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左右青霭,表里紫霄。”

(7)遥天:犹长空。三国魏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之三十二:“遥天耀四海,倏忽潜濛汜。”

(8)白波:白色波浪。唐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

(9)城郭: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逸周书·籴匡》:“宫室城廓脩为备,供有嘉菜,于是日满。”

(10)钟磬:钟和磬,古代礼乐器。

(11)笙歌: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

创作背景

《圣果寺》此诗中的圣果寺在浙江杭州西湖凤凰山上,僧人处默登山到此,极目四望,有感而发,遂有此诗之作。

文学赏析

《圣果寺》此诗从登山写起,首联写圣果寺的位置,从位置中见庙宇的高峻崎岖。远远望去,到江而吴地已尽,过江而去则为古越国地界。前两句虽是写实而终属平常,但后边对山下的风光的描写就不同了。钱塘江是杭州城外的一大名胜,举世闻名的钱塘潮就出在这里,所以诗中首先抓住这一条江水,提纲挈领地展开描写。

第三联分承第二联的山水。越山则古木隐现于青霭之间。远水则与长天一色。在仅有八句的一首五言律诗中,钱塘江及其有关景物就有四句,占了一半的篇幅。

末联二句回到近处,但又将山下与山上(寺庙)联系着写出,在绘景的同时又兼传声之妙,这不仅与前三联相应相成,而且留下了艺术的余响。这一联从反面就衬首联,俯瞰山下,城镇市街如在脚下,因此西湖笙舞与庙内的钟磬夹杂传来。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神仙境界亦不必远离人间。

《圣果寺》这首诗境界开阔,描摹细腻,声色参杂,情景俱佳。诗题为“圣果寺”,诗中除了“钟磬”二字与寺院直接有关外,其余者无一语道及。作者笔下的图景是立足寺外而眼观远近四方,要表现一种空旷辽阔,宏大壮观的境界,而对自然景物的重点选择和突出描写则成功地造就了这样的效果。《圣果寺》此诗的次联”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写得非常生动活泼自然。作者的诗友罗隐曾说:”此吾句也,乃为师所得耶!“表示了极大的称赞。

作者简介

处默

处默

唐末诗僧

处默(832—874),约为金华(今属浙江)人,唐末诗僧,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三。有诗集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8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