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李白 〔唐代〕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怀旧诗,前面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写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而在最后点明怀念谢脁,抒发了诗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江城(1)如画里,(2)晚望晴空。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时分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水(3)明镜(4)双桥(5)彩虹(6)

宛溪与句溪如同明镜环抱着宣城,凤凰与济川两桥如同落入人间的彩虹。

人烟(7)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梧桐树在深沉的秋色里已经枯老。

谁念北楼(8)上,临风怀谢公(9)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想南齐诗人谢公?

注释

(1)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2)山:指陵阳山,在宣城。

(3)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

(4)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5)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即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即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的建筑。

(6)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7)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8)北楼:即谢脁楼。

(9)谢公:谢脁。

创作背景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此诗创作时间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被赐金放还,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与天宝十三载(754年)的秋天,李白两度来到宣城,此诗当作于其中一年的中秋节后。

拼音版

qiūdēngxuānchéngxiètiǎoběilóu

jiāngchénghuàshānwǎnwàngqíngkōng

liǎngshuǐjiāmíngjìngshuāngqiáoluòcǎihóng

rényānhányòuqiūlǎotóng

shuíniànběilóushànglínfēnghuái怀xiègōng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