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是元曲作家薛昂夫创作的一首带过曲。此曲化用前人诗词,抒发了作者的伤春惜春之情,同时蕴含着激人惜时之意。上叠《楚天遥》,句式与词牌《生查子》同,写送春情景;下叠《清江引》,接起上叠歇拍,续写别后情景。全曲意境凄美悠远,情景交融,韵味深厚。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1)。明年又着(2)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3)楚天(4)遥,不见春归路。
我有心送春回去,因为没有办法把春天留住。明年春天还是要回来的,既然这样还不如今年别回去。桃花也懂得我的忧愁,纷纷扬扬地飘落有如遍洒红玉。望断了遥远的楚天,也看不见春天回去时的道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5)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6),不知那答儿(7)是春住处?
春天如果真有感情,它必然也会十分痛苦,时光暗暗地逝去。夕阳在山后面落下,春水流淌过茫茫的渡口。不知道究竟哪里是春天的住处?
(1)无计留春住:语出南唐冯延巳《鹊踏枝》词:“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2)着:犹教,得,叫,让。元人口语。
(3)目断:目力所能达到的极处。
(4)楚天:南天,因为楚在南方。
(5)韶光:美好的时光,亦指春光。
(6)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为宋戴复古《世事》诗中“春水渡傍渡,夕阳山外山”二句的倒置借用。
(7)那答儿:哪里,哪边。元人口语。一作“那搭儿”。
薛昂夫生活于元代中期。这支曲子当为送别友人而作。送别对象与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可能与另一首《楚天遥过清江引》(屈指数春来)作于同时。友人离别,作者想挽留友人,但就像春天无法挽留一样,因此他伤春又伤别,写下这支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