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宋代〕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题剑阁》是南宋文人崔与之创作的一首词。词作上片通过对宋朝南渡之后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展望,表现出强烈的忧国情怀和报国壮志,下片立足于个人遭际,国家大业未完成,而自己则归隐故乡,表达了家国难以两全的矛盾心理。此词结构严谨,风格激昂雄壮,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喷薄欲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1)。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2)天道(3)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在离朝廷很远的地方戍守边疆,骑马立于剑门关上。在群山中尽目远眺看不到边,正北的方向是长安城。百年来,生灵涂炭,百姓受苦,边境的战事依旧严峻,无数军民在战火中罹难,金人统治时间长了,干的坏事多了必定会遭到上天的惩罚。我亲手写好要求常驻此地的奏表,一寸丹心,精光炯炯。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4)绿阴青子,蒲涧(5)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面对着昏黄的青灯,双手挠着苍老的白发,夜晚的沙漏即将流尽,英雄年迈却功业未成,不妨归隐山林。蒲涧的景色优美,白云山间,泉清水甜,梅岭青梅阴阴,都怪我负却旧约。但在烽烟尚存,逆胡未平的时刻,我的梦魂难以回到家园。

注释

(1)长安: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2)镝:箭头,亦指箭。

(3)天道:古代哲学术语。原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其中含有封建迷信成份。这句是说,形势早应发生变化,敌人必将衰败,宋朝定会振兴。

(4)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因岭上多梅,故称。作者为广州人,故云。

(5)蒲涧:在广州白云山上,涧中生有九节菖蒲,其水清甜。作者曾隐居于此。

创作背景

崔与之在嘉定十二年(1219)至十五年(1221)间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敌手。崔与之在任期间曾登临剑阁,北望中原,作《水调歌头·题剑阁》此词。

拼音版

shuǐdiàotóu··jiàn

wànyúnjiānshùjiànménguānluànshānzhíběishìchángānrénbǎiniántànguǐsānbiānfēngtiāndàojiǔyīnghuánshǒuxiěliútúnzòujiǒngjiǒngcùnxīndān

duìqīngdēngsāobáishǒulòushēngcánlǎoláixūnwèijiùfángquèshēnxiánméilǐng绿yīnqīngjiànqīngquánbáishíguàijiùménghánfēnghuǒpíngānguīmèngràojiāshān

作者简介

崔与之

崔与之

南宋重臣、学者

崔与之(1158—1239),字正之,一字正子,号菊坡,广州(今广东增城)人。南宋词人。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进士。授广西提点刑狱,迁成都府、本路安抚使,改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后拜参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辞。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封南海郡公,卒谥清献。有《崔清献公集》,又名《菊坡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