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横岭望宁极舍》是北宋文学家、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诗人“下横岭”,一气直贯,如骏马行坂,豪纵而自然。颔联颈联全写春夏之交田野山舍之景,有此渲染,末联毫无着意刻画,而孔旼的高风亮节和隐居之乐,以及诗人的钦羡之情,皆得以自然显现。全诗处处写景,时时传意,隐情别趣。
驱车下峻坂,西走龙阳(2)道。
驱车越过横岭,行驶在龙山之南的大道上。
青烟人几家,绿野山四抱。
只见缕缕青烟,袅袅升起,点点人家,依稀可辨,碧的田野被四周连绵的青山环抱。
鸟啼春意阑(3),林变夏阴早。
鸟鸣幽幽,暮春时节,春意阑珊;枝叶密,初夏时分,夏阴清凉。
应近先生庐,民风亦淳好(4)。
该是因为靠近先生的茅庐,氛围才如此宁静、祥和,民风才如此淳朴、善良。
(1)宁极:孔旼字宁极,隐居汝州龙兴县(今河南宝丰)龙山之滍阳城,韩维知汝州时常相过从。他另有《送孔先生还山》诗,中云:“家临滍水阳,路转春山曲。"
(2)龙阳:龙山之南。阳,山之南或水之北。
(3)阑:尽。
(4)淳好:淳朴、善良。
宋神宗元年(1067年),韩维任汝州(今河南临汝)知州,听说当地有位姓孔名旼字宁极的高士,就写信愿与他结识。孔旼便中经过韩维的官舍,于是进门求见,就此结识,相从甚密 。韩维翻山越岭去孔旼家回访,作《下横岭望宁极舍》此诗。
《下横岭望宁极舍》此诗歌赞朋友的高风亮节,表达诗人对朋友孔旼的倾慕之情。
从标题可以看出,诗人这次探访朋友,是要经历一番爬山涉水的过程的,在刚刚驱车越过横岭,还未到达朋友住处之前,诗人纵目远跳朋友住处,风光无限,天地开阔,诗人心胸为爽朗,心神为之振奋。这首诗就记录了这种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和风光之后的民风雅韵。盛赞朋友,决不显山露水,旁敲侧击,处处溢满深情,这是诗歌的主要特点。诗人翻山越岭,几经周折,下横岭,走龙阳,来到一处空阔明朗之地。这里离朋友的住处不远,这儿的风光秀丽迷人。诗歌一开篇,紧扣标题,交待行踪,渲染气氛,暗含情味。出访的交通方式是“驱车”,表明路途遥远,造访艰难。路径虽然是宽敞大道,但是几上几下,折东转西,时而翻坡过岭,时而直奔大道,时而缓慢前行,几多曲折,几多坎坷。尽管如此,诗人毫不畏惧,仍要出访,这就看诗人对此次出游的重视,对远方朋友的仰慕。
此地缕缕炊烟,袅袅升起,点点人家,依稀可辨,群峰竞秀,连绵起伏,良田沃野,环抱中。暮春时节,鸟鸣幽幽,春意阑珊;初夏时分,枝繁叶茂,夏阳清凉。这是世外桃源,这是人间乐土,没有喧嚣扰攘,没有车水马龙。到处一安静、祥和、清明的氛围。虽然是一路见闻如实描绘,但是诗人的用词还是十分讲究的。“几人家”,说明人家不多,村寨安宁,再加上炊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来。四山抱”则“抱”得天衣无缝,有情有意。峰峦秀丽,起伏连绵,形一个圆圈,怀抱安静的村无缝,有情有意。峰峦秀丽,起伏连绵,形成一个圆圈,怀抱安静的村落和宽阔的田野,像母亲呵护熟睡的婴儿,像屏障遮断外面的世界。这里与世隔绝,人迹罕至;这里青山环抱,自成一统;这里清幽静谧,自由快乐。鸟的啼鸣,打破了山的宁静,也增添幽静的氛围。唐人有诗云“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诗人以动静,以声写静,目的在于突出山村的祥和、宁静;还有那来得较早的阳,既早且凉,当然令人身心快意。因为树林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的缘故。阴阴夏木,炎炎夏日,正是一道清凉迷人的风景。
诗歌中间两联,会让读者以为,这里是诗人的朋友宁极隐居的地方,这里的山水实在迷人,山青水秀,静谧祥和,当然适合隐士居住,但这里还不是朋友的住所,诗人郑重提醒读者,这里应该是靠近先生的茅庐,气氛才会如此宁静、祥和,民风才会如此淳朴、美好。
诗的尾联,说先生的住所不在这里,再往深处走就到了,但是诗人看不见,读者也无缘目睹,只见离诗人朋友住处不远的山水村落。睹影知竿,见山看水,完全可以想像得出,先生的高情雅韵、高风亮节,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反过来影响一方山水,诗人委婉地告诉读者,正因为有先生的影响,这里才出现如此清纯平和的民风。
此诗写得平直、自然,特点在于他运用了极高明又含蓄的赞颂手法,全诗无一句正面写隐士旼的为人品性,但句句又都是为友人而设的。从诗人渴望拜见友人的心,到对山村环境的渲染,最后盛赞民风醇厚,“不用笔之处无不到者”,读者不仅可以想见到孔宁极的高风亮节,甚至真要生出一种倾慕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