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闻子规嘲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闻黄鹂》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写诗人听闻黄鹂的鸣叫后追忆长安春色,勾起身世之感与贬谪之叹,借着劝说黄鹂北归之言,抒发自己深切的思归之愿。此诗托物言志,构思别致、感情深挚。
倦闻子规(1)嘲暮声,不意忽有黄鹂(2)鸣。
我已经听厌了子规鸟早晚的啼声,真没想到忽然有黄鹂鸟在耳边鸣叫。
一声梦断(3)楚江曲(4),满眼故园(5)春意生(6)。
它的一声鸣唱使我在楚江边的睡梦被惊醒,眼前仿佛出现了春意盎然的故乡美景。
目极千里无山河(7),麦芒际天(8)摇清波。
放眼千里看不见山河,到处都是连天的麦芒摇荡着青青的波浪。
王畿(10)优本(11)少赋役,务闲(12)酒熟饶经过(13)。
都城周围的田地收成较好,赋税也少,公务空闲的时候我常常趁着酒酿已熟是到那里游赏。
此时晴烟(14)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那个时候在晴烟袅袅的深处,南北的村舍和巷陌中可以听到农夫们遥遥的话语。
翻日迥度昆明(15)飞,凌风邪看细柳翥(16)。
黄鹂鸟总是翻飞在阳光下横度昆明池,又总是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17)人不思还(18)。
我现在误落在千山万水之外,就象楚地的伧人一样已经不思回到中原。
乡禽(19)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20)忆桑梓(21)。
你这故乡的禽鸟因为什么缘故也来到这里?让我产生了桑梓的怀念之情。
闭声(22)回翅(23)归务速(24),西林(25)紫椹(26)行(27)当熟。
请赶快闭嘴回去,一定要快!当你回去的时候,恐怕西林紫色的桑椹正好要成熟了。
(1)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杜宇、鹈鴂 ,初夏时啼声昼夜不断,其声凄楚。
(2)黄鹂:即黄莺,亦名仓庚、搏黍、黄鸟,羽毛黄色,从眼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鸣声悦耳。
(3)一声梦断:言黄鹂的一声鸣叫把梦惊醒。
(4)楚江曲:指永州湘江之滨。
(5)故园:指长安。
(6)春意生: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7)无山河:谓秦中平原没有高山大河。
(8)际天:连天,一望无际。
(9)青波:指麦浪。
(10)王畿:京郊,古称靠近京城的周围。
(11)优本:优待农民。
(12)务闲:指农忙过后稍稍清闲的时候。
(13)饶经过:颇有情谊的频繁来往。
(14)晴烟:指炊烟,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15)昆明:昆明池,在长安西南。
(16)翥:飞举。
(17)伧:韩醇注:“楚人别种。”
(18)不思还:不想还乡。
(19)乡禽:指在家乡常能见到的子规、黄鹂。
(20)生心:产生思念之心。
(21)桑梓:家乡。
(22)闭声:停止鸣叫。
(23)回翅:张开翅膀往回飞。
(24)务速:一定要快。
(25)西林:柳宗元在长安城西有祖遗田产,有果树数百株,西林指此。
(26)椹:同“葚”,桑树结的果实,成熟后色紫,故日紫椹。
(27)行:即将。
《闻黄鹂》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大概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被贬永州,是柳宗元仕途上经历的一个重要事件,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而陷入忧伤压抑的心境。在此期间,为了排遣抑郁情绪,他常常借山水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写政治上失意的苦闷恼以及对现实的种种不满。突然有一天,诗人听闻黄鹂叫声,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