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

徐悱 〔南北朝〕 徐悱

妍蹄饰镂鞍,飞鞚度河干。

少年本上郡,遨游入露寒。

剑琢荆山玉,弹把随珠丸。

闻有边烽息,飞候至长安。

然诺窃自许,捐躯谅不难。

占兵出细柳,转战向楼兰。

雄名盛李霍,壮气能彭韩。

能令石饮羽,复使发冲冠。

要功非汗马,报效乃锋端。

日没塞云起,风悲胡地寒。

西征馘小月,北去脑乌丸。

报归明天子,燕然石复刊。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白马篇》这首诗和曹植的《白马篇》一样,写的是边塞征战之事,“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不可念私也”(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三)。虽不无拟古之迹,然而,在儿女情多、风云气少的齐梁诗坛,仍不失为一首豪迈慷慨的英雄之歌。

文学赏析

《白马篇》诗的开端突然起笔,以骏马飞驰入手,将白马一往无前的矫健身影闪现在读者眼前。紧接着,便引出白马的主人—上郡少年的形象。开头两句明写白马,暗写少年;三、四两句明写少年,暗写白马。写白马的“研蹄”与“镂鞍”,暗示着白马主人的年龄。而“少年本上郡”,是由马及人,指明驭马者的身份。上郡,今陕西延安、榆林一带,这里自古多豪侠之士。徐悱此句与曹植诗“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两句意旨略同。“剑琢荆山玉,弹把随珠丸。”极写少年武器之精良与华美,且为后面叙写少年的豪迈任侠留下伏笔。

以上六句,主要写少年平时的作为:“飞鞚度河干”、“遨游入露寒”。我们虽然一睹少年英俊的风采,却对其人精神世界全然无知。从“闻有边烽急”以下十二句,诗人为我们描述了上郡少年的战时表现。当边境告急之时,少年“然诺窃自许,捐躯谅不难”,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满怀为国捐躯的壮志投入战斗:“转战向楼兰”。“雄名盛李、霍,壮气勇彭、韩”,“能令石饮羽,复使发冲冠”,以历史上一系列著名的战将、侠勇自勉,表现出少年征战中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要功非汗马,报效乃锋端”这是少年“尽力为国,不可念私”的形象化概括。从曹植诗句“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化用而来。到此,我们知道了少年为何“飞鞚度河干”,“遨游入露寒”;为何“剑琢荆山玉,弹把随珠丸”;为何“占兵出细柳,转战向楼兰”。一言以蔽之曰:报效祖国。一个爱国少年的崇高形象,便如此的巍然耸立在我们面前。

诗的最后六句,以凯歌高奏收束全篇。“日没”、“风悲”二句写自然环境,渲染战争场面的激烈悲壮。“西征”、“北去”二句写南征北战的赫赫战功。月氏,古西域城国名,其族先居甘肃敦煌县与青海祁连县之间。汉文帝时为匈奴攻破,西迁至今伊犁河上游,称大月氏;其余不能去者入祁连山区,称小月氏。诗中“小月”即小月氏。乌丸,即乌桓,东胡别支,因避匈奴,徒至乌桓山以自保,遂称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破乌桓,余部至嫩江之北,称乌桓国。“小月”、“乌丸”皆指代边境侵扰者。馘,指割取敌人左耳以记功。脑,名词用动词。馘小月、脑乌丸,谓克敌制胜,屡建战功。“归报明天子,燕然石复刊。”此用《后汉书》窦宪之典。车骑将军窦宪于后汉永元元年,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封山刊石,以纪功德。这里,诗人庄严地预告:燕然山石将铭刻上郡少年的英名和事迹。一种热烈的赞美之意、由衷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徐悱这首诗,虽然在立意和谴词方面,明显地受到曹植《白马篇》的影响,但它却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勇于为国捐躯的白马英雄,一个深为作者所崇敬的爱国少年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大多数人盼望结束战乱、实现南北统一的美好心愿,“在尔时已为高响”(沈德潜《古诗源》),至今仍有感人肺腑的魅力。

作者简介

徐悱

徐悱

南朝梁诗人

徐悱(?—525),字敬业,东海郯(今江苏镇江丹徒人)人,徐勉第二子。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六年。幼聪敏,能属文。起家著作佐郎,转太子舍人,掌书记之任。累迁洗马中舍人,犹掌书记。出入宫坊者历年。以足疾,出为溪东王友,迁晋安内史。早卒。父勉悲甚,为之作《答客喻》。妻刘令娴作文祭之,辞甚凄恻。《玉台新咏》中有悱与令娴的赠答诗数首,可以窥见这一对文学夫妻在闺房中的情好。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