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
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
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
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
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
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
客前问所须,含意不吐实。
归来学客面,闱败秉爷笏。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
截得青篔筜,骑走恣唐突。
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
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戍。
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
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
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
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
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
诛赦两末成,将养如痼疾。
儿当速长大,探雏入虎窟。
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骄儿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作者为自己的儿子李衮师写的,诗中描绘出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灵巧的儿童形象。这恰与作者“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的贫寒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十分担心儿子将来会重复自己的遭遇,因而希望他学兵法,长大为国安边,不要死啃经书,弄得一事无成。诗的大部分篇幅写儿子,惬意、自豪之情溢于笔端;写自己篇幅虽不多,但感慨弥深,自嘲自怨,深寓怀才不遇之悲愤。然而说到国事,又流露出真诚而深切的担忧。全诗主要用叙事笔法,细节描写饶有情趣,生动逼真。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
衮师啊,我最爱的骄儿,你美好聪敏,无人能比。
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裹在绣褓中未满周岁,就已经知道“六”和“七”。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
四岁便知道自己的姓名,不再眼睁睁贪馋梨栗。
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朋友们常常暗地里端详,说你像丹穴山的凤凰。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
说在重视仪容风度的六朝,这孩子的品级定评第一。
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说他要不就是神仙般的风姿,要不就是燕颌鹤步的贵骨。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
朋友们怎能这样夸奖呢?无非让我这衰朽的人欢喜。
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孩子们在这和美的春天,结伴嬉游,不分舅甥叔侄。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
绕着厅堂追逐,又穿过树林,闹声像铜锅中的开水翻溢。
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
每当门前有大人来访,衮师便急忙抢先迎接。
客前问所须,含意不吐实。
客人上前去问他想要些什么,他却隐藏心意不把实话说出。
归来学客面,闱败秉爷笏。
送客回来就学客人的样子,破门而入,拿着阿爸的朝笏。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有时嘲笑客人像张飞那样大胡,有时嘲笑客人像邓艾那样口吃。
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
他像雄鹰般展翅耸立,又像骏马般气概奇崛。
截得青篔筜,骑走恣唐突。
有时砍下了青竹子,骑上竹马恣意驰突。
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忽然又学做参军戏,压低嗓子呼唤“苍鹘”。
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
又走到纱灯的旁边,学人叩头礼拜夜佛。
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
举起鞭子撩取蛛网,低下头来吸尝花蜜。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要跟蝴蝶比比轻盈,要和柳絮赛赛快捷。
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在台阶前面遇到了阿姐,跟她赌赛六甲频频输失。
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戍。
硬要跑去翻弄她的妆奁,把匣子的铰链一下拉脱。
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
抱开他还反复挣扎,威吓他也无法制屈。
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
弯着身子去拉窗户的网格,把唾沫吐在琴上拭亮表漆。
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
有时看大人临写碑帖,挺直腰杆不移动两膝。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
拿来古锦要裁制书衣,见到玉轴也想要讨乞。
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请求阿爸书写春胜,知道春胜最宜春日。
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
未展的芭蕉像斜卷着的笺纸,含苞的辛夷像他递来的毛笔。
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阿爸从前喜欢读书,勤奋刻苦独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
如今憔悴衰老年近四十,身上无肉特别害怕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儿啊千万不要学阿爸,读书应举求科名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
应去学学司马穰苴的兵法,还有黄石传给张良的战术。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只要这样就能做帝王之师,不须依靠其他琐细的学识。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
何况现在国家的西北,羌戎正在猖狂地叛逆。
诛赦两末成,将养如痼疾。
征讨或安抚都毫无成效,好比养痈为患终成痼疾。
儿当速长大,探雏入虎窟。
儿啊你要快快长大成人,为探得虎子要深入虎穴。
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应当用武功去博取万户侯,不要一辈子死守一部经帙。
《骄儿诗》这首诗写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春天,是李商隐为自己的儿子衮师写的。这一年诗人年近四十岁(“憔悴欲四十”),已经走过了一大段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自从开成二年(837年)登进士第,开成四年(839年)释褐入仕以来,由于政治的腐败,党争的牵累,诗人在仕途上屡遭挫折,直到这时,依然困顿沉沦,屈居县尉、府曹一类卑职。由于仕途上的不得志,诗人深感宦海沉浮,想到自己的爱子正值无忧无虑的好年华,不禁对其将来的人生道路多了几分担忧。此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