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新月

苏轼 〔宋代〕 苏轼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

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菩萨蛮·新月》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牛郎与织女离别之苦的神话传说,东坡借以抒发夫妻深情厚意与美好愿望;下片由写天上的七夕,转到写人间的七夕。全词情景相生,境界全出,以传说仙话之笔,集中抒发了患难重逢将近两月的夫妻深情,可谓水乳交融,刻骨铭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画檐(1)初挂弯弯月,孤光(2)未满先忧(3)遥认玉帘钩(4)天孙(5)梳洗楼。

画檐上的月亮还没有圆就担心它会缺,比喻人还没有团聚,就担心又要离别。此处借寓王朝云饱受离别之苦后的忧虑。仰望天边月亮像一只玉钩,可以想见织女正在梳洗楼内独自梳头。

(9)言语好(6),不愿求新巧(7)此恨固应知(8),愿(9)别离(10)

年轻女子说的好,不愿再向织女乞求新的技艺。夫妻分离的痛苦您织女星应该是感受最深的,我祈求的是请您保佑天下有情人永不分离。

注释

(1)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2)孤光:未圆之月光,这里代指月。

(3)缺:残缺,这里代指缺月。

(4)遥认玉帘钩:遥认:远看。玉帘钩:比喻弦月、弯月。

(5)天孙:星名,织女星。

(6)佳人言语好:佳人:美女,这里指王闰之。言语好:善于辞令。

(7)新巧:新奇巧妙。

(8)此恨固应知:此恨:夫妻分离之痛苦。固应知:理应体验到。

(9)人:这里指人间。

(10)别离:这里指分离之恨事。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七月。东坡继配王闰之来黄已近两月。是年七月七日夜,牛郎织女相会。东坡登上邻近临皋亭的朝天门城楼,即景生情,作此词,以示夫妻团圆、永不分离的愿望。

拼音版

mán··xīnyuè

huàyánchūguàwānwānyuèguāngwèimǎnxiānyōuquēyáorènliángōutiānsūnshūlóu

jiārényánhǎoyuànqiúxīnqiǎohènyīngzhīyuànrénbié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