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引·西湖感旧

汤式 〔元代〕 汤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天香引·西湖感旧》是元末明初散曲家汤式所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用西湖的“昔日”与“今日”进行对比,写出的是“昔日”的“笙歌”“酒楼”“香风绮罗”,“今日’’ 的“干戈”“渔船”’ “落日沧波”,作品在最后还归结出了总的感受。此曲用事实说话,行文流畅,结构严谨,语言朴实,形象生动,“素描”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怀旧”的情绪跃然纸上。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西湖(2)昔日如何?朝也笙歌(3),暮也笙歌(3)。问西湖(2)今日如何?朝也干戈(4),暮也干戈(4)

西湖以前是什么样的?早上也飘荡着笙歌,晚上也飘荡着笙歌。西湖现在又成了什么样?早上也是战乱,晚上也是战乱!

昔日(5)二十里沽酒楼(6)香风绮罗(7),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8),人物消磨(9)。昔日西湖,今日南柯(10)

以前湖畔二十里都是酒楼,到处飘荡着香风,到处是穿戴华美的行人。现在呢,只有两三条打渔船,在夕阳中,在波涛里出没。时光飞逝,人儿憔悴。过去的西湖,成了今天的南柯美梦。

注释

(1)天香引:曲牌名,也叫“蟾宫曲”、“折桂令”。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2)西湖:指浙江省杭州的西湖。南宋小朝廷曾偏安江左,定都临安。这里以“西湖”代指南宋的京都。

(3)笙歌:笙,簧管乐器。笙歌,笙所伴奏的歌曲。

(4)干戈:指战争。

(5)也:语助词。

(6)沽酒楼:酒楼。

(7)绮罗:有花纹的丝织品,极力形容昔日西湖的繁华。

(8)光景蹉跎:指光阴白白地流逝过去。

(9)消磨:消沉,磨灭。言人们意志消沉。

(10)南柯:梦。

创作背景

杭州在北宋开始繁华,到南宋因为成为首都而极度繁荣,是统治者和豪门贵胄的销金窟和安乐窝。但在元朝末年,朱元璋和张土诚两支军队在此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前后经过大约十年时间的战争,其中有许多非常残酷的虐害百姓的事件,杭州一带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杭州也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作者汤式生活在元末明初,亲眼目睹了杭州由盛转衰的过程,感触自然非常深,《天香引·西湖感旧》这首小令正是有感于杭州之今昔巨变而作。

文学赏析

《天香引·西湖感旧》这是一首追古感怀之曲,曲子通篇都以西湖的“今”“昔”对比展开,用昔日的美好衬托今日的凋败。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三句用自问自答方式描述杭州昔日的繁华,令读者立即想起“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的诗句,当年的西湖确实如此繁华。“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同样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写现实中的杭州,十年战乱,民不聊生,尽在三句中。从宏观视野的角度,用对比的手法将西湖今昔盛衰的总体印象表现出来,效果极其强烈。

接着描写湖面和西湖周边的环境,继续用对比的手法。“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二十里沽酒楼”和“两三个打鱼船”简直不可想象的变化。“香风绮罗”和“落日沧波”,又是鲜明的对比。“光景蹉跎,人物消磨。”两句是对前文今日西湖的高度概括,一切美好的光景都随着战乱离去,众多人物,包括文臣武将和才子佳人也都成为历史。“昔日西湖,今日南柯”两句是结尾,对于作品成败是非常关键的。这两句收束有力而苍劲,大好的风景在战乱中消失,大好的城市在战乱中破碎,大好的生活被战乱毁弃,众多大好的生命被战乱夺取,使昔日繁华美好的西湖成为今天的梦境。战乱是这一-切结果的罪魁祸首。故本篇有反战的思想倾向,是很可贵的。

这首小令并没有直接表达观点,但西湖昔日之繁华安逸与今日之破败荒凉的鲜明对比,正是对战争无言的控诉。全曲语言朴实,纯用白描,情调低沉婉转,有如挽歌。

作者简介

汤式

汤式

末明初散曲作家

汤式(生卒年不详),字舜民,号菊庄,元末象山(今浙江象山)人。初时曾补过象山县吏,但不得志,后落魄江湖。入明后,流寓北方,燕王朱棣在北京府邸时曾充任文学侍从。汤式是元代后期散曲作品较多的多产作家。据传他作了杂剧《瑞仙亭》《娇红记》二种,今皆不传。所著散曲在当时很有名气,现仅存散曲作品集《笔花集》,《全元散曲》录存他的小令170首,套数68套。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