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谣·牛渚天门险》是北宋词人贺铸创作的一首登临怀古词。此词上片起首二句首先交代采石镇地理位置的险要及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尽显劲健张扬的气势,紧接着两句语势放缓,写词人登临时无比闲适的意趣;下片紧承上阕“登览”展开而写,却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的与六朝时相仿佛的游赏,由此而联想到六朝更替、生发出兴亡之慨。全词笔势雄健,视野宏阔,或写景寓意,或借声传情,颇有尺幅千里之势。
牛渚(1)天门(2)险,限(3)南北、七雄(4)豪占。清雾敛,与(5)闲人登览。
牛渚矶悬崖峭壁,天门显得更为险峻,历来偏安江南的七雄就是凭借长江南北的天险地势而雄踞一方。薄雾渐渐散开,像有意让人登山游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6),塞管(7)轻吹新阿滥(8)。风满槛(9),历历(10)数、西州(11)更点(12)。
明月渐渐升起,波光闪闪。塞管吹奏着《阿滥》曲调。夜更深了,阵阵江风吹来,我仿佛又清晰地听到了从西州远远传来的打更声。
(1)牛渚:山名。又名牛渚圻。在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其山脚煅入长江部分,叫采石矶)。古时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孙策渡江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即此。
(2)天门:牛渚西南方有两山夹江对峙,状若蛾眉,谓之天门。
(3)限:隔断。
(4)七雄:六朝及南唐。七雄豪占指这七国都曾雄踞于此,吴、东晋、宋、齐、梁、陈及南唐七代均建都于金陵。
(5)与:提供,给。
(6)滟滟:水闪闪发光的样子。
(7)塞管:指羌 笛、胡笳之类。
(8)阿滥:曲调的一种,即《阿滥堆》。
(9)槛:槛栏,指亭子的栏杆的木头。
(10)历历:分明可数。
(11)西州:此处代指金陵,即今南京。
(12)更点:报更的鼓点。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四月,贺铸去江夏(今武汉)赴任,途经当涂,适逢当时太平知州吕希哲捐官俸重修峨眉亭竣工,于是写下了《蛾眉亭记》;徽宗崇宁四年至大观元年(1105~1107年),作者又曾任太平州通判。这首词当写于这两段时间之一,是作者途经采石时,登临怀古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