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旅望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夜泊旅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这首诗写江行夜泊时触景而生的乡愁。首联切题,点明夜望。颔联承“望”字,写远观近看所见:月光照耀,沙岸水滨,通明一气;月明如霜,映白风帆,洒满船舱。描绘真切,情景宛然。颈联“近海江弥阔”一句,写江面开阔之景,如在目前。辞意俱工,堪与盛唐王湾名句“潮平两岸阔”并举。结联写行程遥遥,离乡日远,则思乡之情自在言外。这首诗用笔简练,读来颇有韵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少睡多愁客,中宵(1)起望乡。

旅客多愁少睡,中宵起望家乡。

沙明(2)(3)月,帆白满船霜。

明净的沙岸与水边的月色相映,白色的布帆映着满船的秋霜。

(4)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距海近则江面阔,秋日短而夜更长。

烟波(5)三十宿(6),犹未到钱唐。

我寄宿烟波上已有三十个晚上了,还未到达浙江钱塘。

注释

(1)中宵:中夜,半夜。

(2)沙明:沙洲明亮。

(3)浦:水滨,水边。

(4)近:临近。弥,更加。

(5)烟波:烟雾苍茫的江面。

(6)宿:夜,此指天数。

(7)钱塘:指杭州。

创作背景

《夜泊旅望》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自京城前往杭州赴刺史任,因战乱而取道襄汉,舟行月余。诗人遥望开阔的江面,作下此诗引出了乡愁以及心中的忧患。

拼音版

wàng

shǎoshuìduōchóuzhōngxiāowàngxiāng

shāmíngliányuèfānbáimǎnchuánshuāng

jìnhǎijiāngkuòyíngqiūgèngcháng

yānsānshíxiǔ宿yóuwèidàoqiántáng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