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书迹上有“君倩”题名,米芾认为是梁秀,但史书未见其人,不详其生平,近人考为唐高祖驸马薛君倩。旁有“褚”字半印,传为褚遂良所钤。南宋时藏于高宗内府,有“绍兴”联玺。继入金章宗内府,有“明昌御览”印。复为贾似道所得,有“秋壑珍玩”印。元时先为北燕张氏所有,后入内府,延祐五年(1318)赵孟頫等奉敕跋。明代历经朱希孝、王穉登、吴廷、刘承禧收藏,均有题记钤印。清代归冯铨,康熙十八年(1679)进入内府,有清宫鉴藏宝玺。
此帖是王羲之写给“山阴张侯”的一封简短的信。在大雪过后,天气转晴,问候朋友是否安好。 起首用一句“羲之顿首”,结语又加上同样的敬语,这在古人的书信中还很少见。王羲之的墨迹至今已失传,这件书迹是后人忠实的摹本,不过仍然可以看出本来的面貌。
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在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清乾隆皇帝曾说:“天下无双,古今鲜对”;“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他把此帖和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一同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并名其堂为“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 大雪过后,天候转晴,王羲之以这件短札向友人表达问候之意。末行“山阴张侯”可能是收信人的名字,原本写在信笺的封面,在此与原迹一并摹在同一张纸上。
这件书迹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钩挑波撇都不露锋芒,由横转竖也多为圆转的笔法,结体匀整安稳,显现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明代鉴藏家詹景凤以“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形容它的特色,并且认为赵孟頫受到这件书迹的影响。不过王羲之内敛沉潜,赵孟頫微有锋芒外露,比较对幅赵孟頫的题跋,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
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在於优美的“体势”,“体”是指结字的形状和姿态,“势”是指笔画产生的律动感,以“快”字为例,左右相向的两部份,有著呼应的关系,“夬”的右肩略微高耸,末笔右顿,调和了倾斜的姿势。“雪”字也有类似的情形,上部向左倾斜,末一横画收笔有向右下的笔势,所以也调整了整个字的重心。第一行感觉上下的“行气”一贯,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如果只看每个字横向的笔画,可以发现倾斜的角度大致相同,而同一行字的重心也都在同一中线上,第二行则有些变化,“果为”有连笔,其他的字间距较疏,重心也有偏右偏左的变化。这些变化显得很自然,也使得这短短的三行具有丰富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