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月落飞乌鹊

王国维 〔近代〕 王国维

月落飞乌鹊。更声声、暗催残岁,城头寒柝。曾记年时游冶处,偏反一栏红药。和士女、盈盈欢谑。眼底春光何处也?只极天、野烧明山郭。侧身望,天地窄。

遣愁何计频商略。恨今宵、书城空拥,愁城难落。陋室风多青灯灺,中有千秋魂魄。似诉尽、人间纷浊。七尺微躯百年里,那能消、今古闲哀乐。与蝴蝶,蘧然觉。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贺新郎·月落飞乌鹊》是清代文人王国维的一首词作。开篇写景,夜阑月落,乌鹊惊飞。“曾记年时游冶处”是作者的回忆,曾记得那年初嬉游的地方,一栏红艳的芍药在风前翻舞。然后引起心中的疑问“眼底春光何处也”,侧身眺望,只觉得天地都狭窄了,有什么方法排遣愁情。下片主要抒情,“七尺微躯百年里”三句,说人们七尺微小的身躯,在短促的百年里,怎受得了今古以来无数的哀与乐的刺激啊。最后以“与胡蝶,蘧然觉”作为结尾。这篇词引用庄子典故,有一种似梦似幻的感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月落(2)乌鹊(3)。更声声、暗催残岁(4),城头寒柝(5)。曾记年时(6)游冶处(7)偏反(8)一栏红药(9)。和士女(10)盈盈(11)欢谑(12)眼底(13)春光何处也?只极天(14)、野烧明山郭。侧身(15)望,天地窄。

月亮落了下去,乌鸦鹊鸟丛飞。寒夜中一声声的打更声传来,提醒着一年就将过去。城楼上传来寒夜中打更木梆声。记得去年游玩的地方,一栏红芍药翩翩起舞。和一群青年男女一起仪态万千的肆意欢笑。眼前美好的时光在哪里?只在天边,烧野的火烧遍山野。向侧面转身望去,天地之间也是如此之近。

遣愁(16)何计频商略(17)。恨今宵、书城空拥(18)愁城难落(19)陋室(20)风多青灯灺(21),中有千秋魂魄(22)。似诉尽、人间纷浊(23)七尺微躯(24)百年里(25),那能(26)、今古闲哀乐(27)。与蝴蝶(28)蘧然(29)觉。

自己与自己商量如何能消愁,只恨今日的夜太短了,书籍环绕着我的四周,愁苦难消。简陋的室内风吹动,青莹灯烛光,转眼灯烛烧尽。书中那些古人的精神魂魄就纷纷出现,向我讲述他们自己的不幸。人的一生不过百年,不能摆脱古往今来的喜乐哀乐。就像蝴蝶一样,突然闯进梦里。

注释

(1)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该词牌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

(2)月落: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

(3)乌鹊:曹操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残岁:岁末。

(5)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6)年时:去年。

(7)游冶处:出游寻乐的地方。

(8)偏反:花之摇动貌。

(9)红药:红色的芍药。

(10)士女:青年男女。

(11)盈盈:仪态美好貌。

(12)欢谑:欢乐戏谑。

(13)眼底:眼前。

(14)极天:达于天。

(15)侧身:向侧面转身,有不安之意。

(16)遣愁:消愁。

(17)商略:商量。

(18)书城空拥:书籍环列如城。

(19)愁城难落:喻愁苦难消。

(20)陋室:简陋的屋子。

(21)青灯灺:光线青莹的油灯。

(22)千秋魂魄:谓古人的灵魂。

(23)纷浊:紊乱浑浊。

(24)七尺微躯:谓个人微不足道的身躯。

(25)百年里:一生之中。

(26)消:经受。

(27)闲哀乐:谓不值紧要的哀与乐。

(28)蝴蝶:取自“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29)蘧然:自在貌。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国维在外地教书。深夜里他独自一个人坐在书堆中,思乡思亲,感叹命运艰难,于是写下《贺新郎·月落飞乌鹊》这首长词,把人生归结成一场梦。

拼音版

xīnláng··yuèluòfēiquè

yuèluòfēiquègèngshēngshēngàncuīcánsuìchéngtóuhántuòcéngniánshíyóuchùpiānfǎnlánhóngyàoshìyíngyínghuānxuèyǎnchūnguāngchùzhǐtiānshāomíngshānguōshēnwàngtiānzhǎi

qiǎnchóupínshānglüèhènjīnxiāoshūchéngkōngyōngchóuchéngnánluòlòushìfēngduōqīngdēngxièzhōngyǒuqiānqiūhúnshìjǐnrénjiānfēnzhuóchǐwēibǎiniánnéngxiāojīnxiánāidiéránjué

作者简介

王国维

王国维

近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后执教清华研究院国学门,为“四大导师”之一。1927年6月,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精甲骨文研究,创立出土材料与文献相参证的“二重证见法”以治史。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其少作《人间词话》标出“境界”以为词中胜境。其个人创作亦以此为指归,有《人间词》甲乙稿。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