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湖上

苏轼 〔宋代〕 苏轼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好事近·湖上》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词人夜中泛舟西湖感叹老无所成的郁闷心境而写的。上片先从游兴大发写起,泛舟度闲;下片则极力表现词人萧疏冲淡,纯任自然的心境和情感。此词以白描写意手法铺排全篇,给人以委抒心曲、意蕴流动的艺术感受。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2)朱槛(3)俯窥寒(4),照衰颜华发。

雨过天晴,湖水荡漾,秋高气爽,泛舟度闲,最为适宜,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从船上的红色栏杆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5),溪风(6)流月。独(7)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8)

喝醉了,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独自划船离去,任由烟雾笼罩的湖面飘摇不稳定。

注释

(1)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

(2)半篙初没:谓湖水刚刚漫过半根竹杆的深浅。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棍。

(3)朱槛:船上的红色栏杆。

(4)鉴:镜子。这里指寒冷的湖水。

(5)白纶巾:古时一种白色头巾,用青丝绦带制成。

(6)漾:水面动荡,摇漾。

(7)棹:划船的长桨。

(8)飘兀:飘摇不稳定。

创作背景

《好事近·湖上》此词是词人夜中泛舟西湖感叹老无所成的郁闷心境而作,创作时间为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九月。《好事近·湖上》

文学赏析

上片先从遊兴大发写起:「湖上雨晴时,秋天半篙初没。」雨过天晴,泛舟度闲,而当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的当儿,词人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平静如镜的湖面。然而,本拟忘掉个人得失的他,却骤然有一股忧思涌上心头:「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词人身体尚健壮,遇到高兴事儿时,常常忘记了自己的年龄,然而「日过当午」的心理阴影却时在脑海中闪动,一旦景物触发,会立刻强烈涌现。此时此地的词人,在遊兴正浓的当口,从遊船的朱红栏杆往水下俯看,发现了平静如镜的湖面映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不禁一阵悲凉从心底升起。

下片则极力表现词人萧疏冲淡,纯任自然的心境和情感。「醉中吹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在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的恬适环境中,词人喝醉了,但不小心,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去了。写景如画,即景即情,景情合一,铺排自如。但是,昔日的京都翰林,今日外任幽独,其愁其苦,没有人能够知晓或领悟。于是,末二句推出了「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的委婉心曲。表面旷达,一任浮生,而实际上,在「烟波飘兀」的感受中却涌动着忧思时事,感叹衰老无成的悲哀心绪。词人在溪风拂面、月光如水中深夜归舟,勾勒出了他彷徨孤独无所适从的自画像,给人以委抒心曲、意蕴流动的艺术感受,令人低回徘徊不已。

总起来说,《好事近·湖上》此词以白描写意手法铺排全篇,表面平静疏淡,而内里起伏沸腾。在恬淡中含有忧思,在旷达中寓有执着,表现了词品与人品的统一,真善美的合谐与完整。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