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麓寺

李东阳 〔明代〕 李东阳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游岳麓寺》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岳麓山。首联写岳麓山山峰高耸,盘旋而上,颔联写岳麓山上所见的近景,颈联写岳麓山上所见的远景,尾联写心中感受,含蓄地表达作者思念家与亲人的心情。此诗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有时近景与远景相交错,呈现多层次的复杂画面。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危峰(2)高瞰楚江干(3),路在羊肠(4)第几盘?

从岳麓山顶峰俯瞰湘江岸边,那山间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啊,不知拐了多少弯儿。

万树松杉双径(5)合,四山风雨一(6)寒。

满山松树和杉树,林中两条小路,在接近山寺处并为了一条;当风雨如晦之日,这层峦叠翠的山寺该是多么萧飒、清寒啊!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7)隔水看(8)

放眼远眺,入望尽是平沙浅草,草木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天际;隔着湘水而望,只见孤零零的长沙城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蓟北(9)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10)独凭栏。

仿佛蓟北湘南都在自己视线之下,鹧鸪啼鸣声中独自凭栏远望。

注释

(1)岳麓寺:寺名,在长沙市岳簏山上。

(2)危峰:高峰。

(3)楚江干:此指湘江岸边。湘、鄂皆古楚国的地域。楚江,指湘江。干,岸边。

(4)羊肠:弯曲的小路。

(5)双径:两条山路从不同方向通向寺前,在此交会。

(6)僧:代指僧寺。

(7)孤城:指长沙。

(8)隔水看:即隔江看,湘江在岳麓山与长沙城之间。

(9)蓟北:泛指蓟州以北地区。蓟:地名,故地在今北京市西南。

(10)鹧鸪声里:鹧鸪的鸣声象“行不得也哥哥”,故诗人常借以表思乡之情,行役之感。

创作背景

明成化八年(1466年),二十六岁的翰林院编修李东阳陪同父亲返故乡茶陵(长沙附近)省亲,游岳麓山,写下《游岳麓寺》这首诗。

文学赏析

《游岳麓寺》这首律诗反映了诗人在游历长沙岳簏寺时孤独、忧郁的心境。作为封建官吏,诗人有严肃纲纪、维护封建统治的一面;又有对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消极不满的一面。诗人希望借助歌咏山川景物,排解这种矛盾的思想情感。

诗的第首联,就用“危”字点题,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拔地万尺、陡峭险恶的山峰之上,从上往下俯瞰湘江,给人一种高危之感。进入诗人眼界的是环绕于山腰曲曲盘盘的小道,面对望不见路口的山道,诗人心底发出了“路在羊肠第几盘”的疑问,表现出诗人在仕途道路上,彷徨苦闷的心理状态。

颔联,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转向郁郁葱葱的山林,“万”字反映出树木极多,而多的程度犹如茫茫林海,将两条小路淹没在密林深处。“合”有“掩蔽”之意,既表现诗人的视线被遮挡住,同时,也是诗人看不见仕途出路在何方的结果。以上诗人写了险峻的山峰,羊肠小路、茂密的山林,为僧人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首先,是僧人出现的环境;一个封闭的环状四山;僧人出现的天气一风雨交加。接着是一个僧人的出现。这正是诗人弧独的自画像。而全句的点睛之笔是“寒”字。“寒”是四山、风雨的结果,也是诗人内心痛苦的写照。明朝中叶,宦官刘谨专横跋扈,包揽大权,当时京都人传说:城中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诗人在皇帝与宦官之间“跳舞”,处境十分艰险。

在第二联中,诗人抒发了对生活前途的失望愁苦之情。诗中的“合”“寒”以及上联中的“危”“盘”郁是这种思想的流露在表现手法上,诗人以写实为主,将主观情感寓于客观景物之中,特别是彷徨徨孤独情感的流淌,不同于长江一泻千里,而是一高一低,像海边的浪花,波未开,一波又起,具有沉郁顿挫之美。

第三联,诗人在描绘山上景物之后,视线转到平川原野上,在抒发苦闷哀怨的情感之后,诗人的心情得到一些慰籍,思绪慢慢舒展开来,在落日的晚霞中隔着江水遥看余辉中的城池一长沙。第三联中,语言对仗工整,富有音韵美,表现诗人独特的匠心。

第四联,诗人站在极高的岳簏山顶,将南面、北面田野的景色尽收眼底,在宁静的山川风光中,体现出诗人的审美情趣。但在美好的自然景物中,也夹杂着“行不得也哥哥”鹧鸪的怪叫声,烦扰着诗人的心田,预示着不祥之的到来。诗人用鹧鸪的叫声,隐喻宦官专权、横行霸道,诗的思想意境更加深远独特。“独凭栏”这不是一个简单动作的画面,而表现了诗人洁身自爱、不随波逐流的决心。这不同于后主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独自莫 凭栏”躲避现实的态度,也不同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中“栏干拍遍”的激烈行为,而是诗人冷眼看待现实,内心正积聚一种强大力量的表现。

《游岳麓寺》全诗起承转合自然得体,语言凝炼细腻,诗人想象丰富,寓情于景。诗人作为“茶陵诗派”的领袖,对于扫除“台阁体”无病呻吟的诗风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

李东阳

李东阳

明朝内阁首辅,吴中四才子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上承台阁体,下启“前后七子”,以他为首的茶陵诗派,力主宗法杜甫。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