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纳兰性德 〔清代〕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文学作品。这首词写驻留塞外的征夫在风雪之夜对妻子的思念。上片首先描写塞外之夜风雪交加的典型物候特征,接着写梦中的情形。梦境的温馨绮丽和现实的苦寒荒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悲苦。“三更雪”和“桃花月”,一实一虚,哀乐毕现,自然而然地引出三四两句对虚幻幸福的渴望。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写梦,但却跌宕曲折,生出新意。即使是梦境也不能久长,令人心烦的画角声无端地惊醒了好梦。泪流成冰,既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深,同时也进一步渲染了塞外的苦寒。最后以景语作结,塞马嘶鸣,残星大旗,和朔风飞雪首尾相应,为痛苦低沉的词境注入了苍凉壮阔的质素,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朔风(1)吹散三更雪,倩魂(2)犹恋桃花月(3)。梦好莫催醒,由他(4)好处(5)行。

凛冽的北风,将三更天还在飘落的大雪吹得四散飞扬。在梦中,相思之人还在迷恋开满桃花的明月之夜。梦是那么美好,不要催醒他,让他在美好的梦境中多转一转吧。

无端(6)画角(7),枕畔红冰(8)薄。塞马(9)一声嘶,残星拂大旗(10)

没有任何征兆,梦中突然听见了画角声,醒来时,泪水已经在枕边结成了薄薄的一层红冰。耳中听到的是塞马的嘶鸣,眼中看到的是斜挂着残星的军中大旗,好一派凄冷而又壮阔的景象。

注释

(1)朔风:边塞外凛冽的北风。

(2)倩魂:少女的梦魂,典出唐人小说《离魂记》。此处指作者自己的梦魂。

(3)桃花月:即桃月,农历二月桃花盛开,故称。此处代指美好的时光。

(4)由他:任他,听凭他。

(5)好处:指美梦中的景象。

(6)无端:平白无故。

(7)画角:古代乐器,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

(8)红冰:泪水结成的冰,形容感怀之深。《开元天宝遗事》:“贵妃初承恩召,泣涕登车,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9)塞马:边塞的战马。

(10)大旗:军中的旗帜。

创作背景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作者奉旨执行军事侦察任务的途中。是一首以纪梦的艺术手法,表达离情别恨的词。

拼音版

mán··shuòfēngchuīsànsāngēngxuě

shuòfēngchuīsànsāngēngxuěqiànhúnyóuliàntáohuāyuèmènghǎocuīxǐngyóuhǎochùxíng

duāntīnghuàjiǎozhěnpànhóngbīngsàishēngcánxīng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