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儿·客枕恨邻鸡

杨慎 〔明代〕 杨慎

客枕恨邻鸡,未明时,又早啼。惊人好梦回千里。星河影低,云烟望迷,鸡声才罢鸦声起。冷凄凄,高楼独倚,残月挂天西。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黄莺儿·客枕恨邻鸡》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散曲。全曲分两层,前四句是写被邻鸡惊醒归乡之梦的悲怆心情,一个被远谪在天边的人,难得好梦却被惊醒;后六句是写醒后的情景,满希望鸡声停了再重新入睡,但乌鸦又接连叫起,只好移步高楼倚望遥天来排遣内心的愁思。这首曲有景有情,景中渗透着深情,深情包藏在景内,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谪戍者难忍的凄切意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客枕恨邻鸡,未明时,又早啼。惊人好梦回千里。星河(2)影低,云烟(3)望迷,鸡声才罢鸦声起。冷凄凄,高楼独倚,残月挂天西。

住在客店里恨邻近的鸡,天还没有亮就早早的啼鸣,惊醒了正在做的三千里好梦。这时候星河影象显得很低,望出去云烟一片迷蒙。鸡叫的声音刚停下来,那知道乌鸦又叫起来了。周围一切都冷凄凄的,只得独自在高楼上靠着栏杆观望,那残缺的月亮挂在天空西面。

注释

(1)黄莺儿:曲牌名,又名金衣公子。南曲商调、北曲商角调,均有这个曲牌,但字句与格律不同。南曲可用作过曲或小令,北曲则只能用在套曲中。这里是南曲。

(2)星河:银河,天河。

(3)云烟:远处之云气与烟雾。

创作背景

嘉靖三年(1524),杨慎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黄莺儿·客枕恨邻鸡》此曲可能是作者谪戍云南时途中所作。

文学赏析

此曲开句一“客枕”,即圈定主人公的特定状况:独在异乡为异客。紧接着跟进一个“恨”字,这里的恨,是恨邻鸡。宋黄公度《青玉案》中有“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此处作者所恨邻鸡不是催人去,而是惊破好梦。长期客游他乡的人常因思念家乡而难以入眠,即使入眠也多是在梦游家乡,这两种情况都是不欢迎邻鸡啼鸣的。所以开篇一句“恨邻鸡”,语气很是强烈、气愤的,其远客之心态也尽显无疑。接下来就明确数说邻鸡的罪状:天未明就啼叫,把人家的美梦都惊醒了。美梦以“梦回千里”来形容,可以想见,抒情主人公恰恰是在梦中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故乡。

梦醒之后,眼前已没有人在家园的温馨,唯见“星河影低,云烟望迷”,一派沧桑、凄清、迷惘之气。梦与现实的迥别,不得不生出气恨。更有甚者,可恨的鸡鸣刚过,闹人的乌鸦声又起。要想重回梦境更是不可能。只好冷凄凄独倚高楼,主人公在眺望着什么、可能眺望到什么不得而知,只有天西悬着一弯残月在陪伴着他这个满怀寂寥的人。

《黄莺儿·客枕恨邻鸡》全曲既真切地描摹了思乡人孤独烦躁的心态,又善于调动环境景物的表现力,使人物的情绪与周边的氛围相互生发,因而篇幅虽短,却很能打动人。

作者简介

杨慎

杨慎

明代文学家、官员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