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
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是出自相传为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的文章。这篇文章讲述了齐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出使,齐师次于陉,屈完出使,最后以双方结盟终了,表现了古代人的智慧。全文对人物的描写鲜明生动,故事首尾完整,有因有果,层次分明,顺次连贯,气韵不断,而且在情节安排上,疏密相间,跌宕有致,格外引人入胜。
齐侯(1)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子(2)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3)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
管仲(4)对曰:“昔召康公(5)命我先君太公(6)曰:‘五侯(7)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9):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10),北至于无棣(11)。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13),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师进,次于陉(14)。
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夏,楚子使屈完(15)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15)乘而观之。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
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
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
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
对曰:“君若以德绥(18)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19)以为城,汉水以为池(20),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屈完及诸侯盟。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1)齐侯:齐桓公。
(2)楚子:楚成王。
(3)风:雌雄相诱。
(4)管仲:齐国大夫,曾辅政于齐桓公,春秋时著名政治家。
(5)召康公:周文王庶子,食邑在召,康是谥号。
(6)太公:即姜太公吕望,齐国始祖。
(7)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8)九伯::九州之长。
(9)履:践踏。这里指齐国的边界。
(10)穆陵:齐地,前者在今山东临朐南,后者在今山东无棣一带。
(11)无棣:齐地,前者在今山东临朐南,后者在今山东无棣一带。
(12)包茅::包成捆的青茅。
(13)缩酒:祭祀时把酒倒在成捆的青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酒一样。一说为滤酒。
(14)陉:山名,在今河南偃城东南。
(15)屈完:楚大夫。
(16)不穀:不善,诸侯谦称。
(17)徼:求。
(18)绥:安抚。
(19)方城:楚地山名,在今河南叶县附近,为楚与中原国家的边境地带。城: 城墙。
(20)池:护城河。
中国之史始于轩辕之世,其后有《尚书》《春秋》,然其书或存残篇断简,其记事无非微言大义,不能曲尽其事。到了左丘明氏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往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其记事讽寓,褒见一字,遗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这篇故事的背景是齐国在打败蔡国之后联合诸侯攻打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