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令·南浦

冯延巳 〔五代〕 冯延巳

南浦,南浦,翠鬟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三台令·南浦》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怀人之情。词人回忆与佳人南浦一别,音容渺茫,空见别离之处,感慨物是人非,愁情不断,悲情无尽,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全词词采清丽,手法委婉,善用叠词,结构巧妙。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南浦(1)南浦(1),翠鬟离人何处?当时携手(3)高楼,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

南浦城啊,南浦江!昔日一别音讯渺渺,茫茫天涯你究竟人在哪里?南浦江楼曾经是你我携手共游的地方。如今依然是滔滔不绝的江水萦绕着城楼。流水啊,流水!滔滔不绝的流水啊!连绵无尽的南浦江流中,掺和着多少伤心人的泪水呢!

注释

(1)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2)翠鬓:黑而光润的鬓发,此处用以指代美人。

(3)携手:牵挽,指手拉着手。

创作背景

冯延已所处的是国家衰乱的政治环境,而他少年时期又拥有悠游自在的潇洒时光。但作这首词时,作者已不复少年。此词当是作者为怀念少年时期的一位女子而作的。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开篇便倾吐了作者对所思强烈的怀念之情:“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南浦,点明当初两人分手的地点;翠鬓,点明被怀念的乃是一位女子。南浦一别,音容渺茫,如今空见旧地,而“人面不知何处去”,触景伤情,一时间生出多少感慨。在这怀人伤别的时刻,最容易勾起对往事的回忆,特别是相聚时的种种欢乐情景,更难使人忘怀。所以作者接着用逆挽法写,由眼前凄凉和感伤所引起的对往昔欢乐的追思。“当时携手高楼”一句,便是以极其凝炼的语言和生动鲜明的形象,对往昔两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和彼此之间的绵绵情意做了高度的概括。接下去再从回忆跌入现实,只见景物宛在,流水依旧,而物是人非人去楼空。相聚的欢乐与分离的痛苦形成强烈的对比,于是昔日的快乐反而增加了今日的痛苦。抚昔思今,情何以堪,只得寄情流水:“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将愁情与流水连在一起,用水流的滔滔不绝象征愁思的深广和绵绵无尽,这是唐、宋词人常用的一种手法,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都是这类以水衬愁的名句。但这首词里写流水的用意却不止于此,也不仅是即景抒情,移情于景,还因为“楼前水流”是“当时携手高楼”的见证。在此基础上,作者抓住泪水与流水的共同特征,进一步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流水之所以如此绵长,是因为其中容纳了无数伤心人的眼泪这就把深沉强烈的离愁别恨表达得格外真挚动人。其后晏几道《留春令》中说,“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显然是从这里受到了启发。此词将相思、离愁和眼前景物水乳般交融在一起,缠绵悱恻,凄凉幽怨,读之使人黯然消魂。

《三台令》体制短小,这首词却以有限的篇幅反映了丰富动人的内容。其中既有文人之作的凝炼含蓄、音调谐婉,又有民歌的清新朴素、自然圆转。这首词虽非冯延已的代表作,冯词的艺术造诣也于此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冯延巳

冯延巳

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大臣

冯延巳(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善作新词。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有《阳春集》传世。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