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宋代〕 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点题,同时渲染物象,将整首词的意思说尽;下片却又生出人生之“春”也已过去的感慨,把词意引向高远。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意味,表达了词人内心忧愁的情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九十日春(2)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3)阵,风转柳花球(4)

春天过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纵然还有三分春色,那一分惆怅也无法免去。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

我与使君(5)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6),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流往事了。美丽的歌女斜靠在合江楼边。水光清凉,山色美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

注释

(1)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为双调小令。

(2)九十日春:农历正月至三月。

(3)榆荚:榆树果实,初春时先于叶生,状似钱而小,暮春时飘落。此句指雨打榆荚零落。

(4)柳花球:柳絮染尘成球。此句指风吹絮球翻滚。

(5)使君:惠州知州詹范。作者在《与徐得之》中称“詹使君,仁厚君子也,极蒙他照管”。按作者时年六十岁,又据其《和陶贫士七首》之六: “老詹亦白发,相对垂霜逢。”可知此句为实写。

(6)合江楼:作者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暮春。是时,东坡61岁,在惠州贬所宴饮州守詹范时,有感于仕途之变,便作下了《临江仙·惠州改前韵》这首词。

拼音版

línjiāngxiān··huìzhōugǎiqiányùn

jiǔshíchūndōuguòliǎotānmángchùzhuīyóusānfēnchūnfēnchóufānjiázhènfēngzhuǎnliǔhuāqiú

shǐ使jūnjiēbáishǒuxiūkuāshàoniánfēngliújiārénxiéjiānglóushuǐguāngdōuyǎnjìngshānzǒngméichóu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