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枿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啾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径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士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红渠渌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沧浪亭》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依据苏舜钦所寄诗文,在想象中描绘了沧浪亭幽雅景致,表现作者对沧浪亭的向往之情及对友人放废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全诗铺叙自然,语言流畅,以清新自然的句式表现与苏舜钦之间的心赏心知。
子美(2)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子美寄给我咏唱沧浪亭的诗文,邀我一同写作沧浪亭诗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3)心悠然(4)。
沧浪亭美景不可能亲眼去看,使我东望时心中向往遥遥思念。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5)相回环。
想那荒落曲折的河岸,一湾野水气象古老悠远,高大的林木苍翠的山冈,在沧浪亭四周回环。
新篁(6)抽笋添夏影,老枿(7)乱发争春妍。
新竹抽笋增添了夏日景致,老树枝条乱长,争斗春天的鲜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8),山鸟日夕相啾喧(9)。
水禽三三两两闲暇地逗留,仰慕着主人情趣格调高搴,山中小鸟无论早晨还是夜晚,啼鸣细碎一片声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10)。
不知道此地经过了几番兴废,抬头只见古老的大树织成一片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真该叹息俗人的足迹到不了此间,虽有道路可通却寻访无缘。
穷奇极怪(11)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谁能像你这样穷尽了山水的瑰异奇险?一直搜索到幽深隐秘之处,探求的地方居住着神仙。
初寻一径入蒙密(12),豁目(13)异境无穷边。
最初找到的那条小路深隐在繁密的草木之间,小路尽处眼界忽然开阔,突现的境地神奇无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14)铺琼田(15)。
风高月白的良夜,清幽的佳景最令人留恋,晶莹的月光铺在水面,仿佛是一片白玉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16)。
分不出清清的是水光还是月色,只看见碧空与绿波连成一片。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清风明月本没有价目,可惜卖给你才只四万铜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士憔悴(17)天应怜。
我又觉得这山水佳境是老天爷特别赐与,壮士失意老天理当爱怜。
鸱夷(18)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古代的鸱夷子曾独自去往江海,也不管江湖上波涛浩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19)。
一心想脱离崎岖的世间道路,宁愿只身去到蛟龙腾跃的深渊。
岂如扁舟(20)任飘兀(21),红渠(22)渌浪摇醉眠。
哪儿比得上你驾起一叶扁舟,飘忽来往于沧浪亭边,水中红的莲花绿的水波,轻摇着你酣然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23),新诗美酒聊穷年。
大丈夫只要活在世间,怎么会长期被弃置不管?姑且吟咏新诗畅饮美酒,逍遥地度过眼前流年。
虽然不许俗客(24)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虽然那清幽的沧浪亭,不让我这俗客亲眼得见,还望你切莫吝惜笔墨,一定时时寄来佳句好向人间流传。
(1)沧浪亭:在苏州,为苏舜钦被削职为民后在苏州所建。至今仍为苏州名胜。
(2)子美:苏舜钦,字子美。
(3)东望:苏州在滁州东南。
(4)悠然:思绪深远貌。
(5)阜:土山。
(6)篁:泛指竹子。
(7)枿:树木经斫伐后重新生长的枝条。
(8)高格:水禽浮于水上,一派闲暇自得的高士风度。
(9)啾喧:杂乱的鸟鸣声。
(10)苍烟:青色的烟雾。形容树木高大茂盛,年代已久。
(11)穷奇极怪:穷尽奇异的景物。子:您,指苏舜钦。
(12)蒙密:茂密,指茂密的草木。
(13)豁目:开扩视野。
(14)莹净:指晶莹明净的月光。
(15)琼田:形容晶莹如玉的园林。
(16)空碧涵漪涟:形容水天一色,相映成趣。空碧,犹澄碧,指水清澈碧绿。漪涟,即涟漪,波纹。
(17)壮士憔悴:指苏子美的被废。壮士,指苏子美。
(18)鸱夷:范蠡助勾践灭吴后,驾扁舟渡海隐去,改名鸱夷子皮。
(19)蛟龙渊:指大海。
(20)扁舟:小船。
(21)飘兀:飘荡。兀,摇动。
(22)红渠:指沧浪亭园中裁有荷花的水渠。
(23)弃:废弃,此指革职为民。
(24)俗客:凡俗的客人。
《沧浪亭》此诗作于庆历七年(1047)。苏舜钦是“庆历新政”时宰相兼枢密使杜衍的女婿。他在政治上是个激进分子,对范仲淹所提的十条纲领并不满意,认为太温和,没有抓住要害。尽管他对范仲淹持批评态度,也被权贵势力划入“新政党人”之列。庆历四年(1044)十一月的一天,时任集贤校理监进奏院的苏舜钦按照惯例,用进奏院卖故纸的钱祭神后饮宴宾客。这时保守派和革新派的斗争正处在白刃相搏的时候,保守派认为苏舜钦饮宴宾客这件事是一个打击杜衍、范仲淹(集贤校理为范所荐)的好题目,就上书弹劾苏舜钦犯了“自盗罪”。苏舜钦竟因这件事被“除名”,同时还有不少人因参加饮宴被牵连贬谪。苏舜钦被除名后,到苏州定居,于庆历六年(1046)建沧浪亭。欧阳修与苏舜钦志趣相投,经常以诗文唱和,以翰墨传情。苏舜钦构筑沧浪亭后,曾赠诗文给好友欧阳修。欧阳修当时贬知滁州,欣然应邀创作了这首诗寄赠苏舜钦予以赞美。
欧阳修从未到过沧浪亭,但沧浪亭在欧阳修的这首长诗中得到了拓展。诗人依据苏舜钦的《沧浪亭记》,在想象中描绘了沧浪亭四周高古葱翠的气象,春朝夏日,清风白月之夜的幽雅景致,以及自己对沧浪亭的向往之情。诗中对“壮士憔悴”——友人放废的不幸遭遇给以深切同情,并且为他能得山水佳地逍遥度日感到庆幸。篇末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及对其未来命运的祝福,对其诗文的褒美。全诗铺叙自然,语言流畅,以清新自然的句式表现与苏舜钦之间的心赏心知。但正如陈衍所评“未免辞费”,然其中亦自有流传佳句,如“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