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山中寡妇》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反映了在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全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夫因兵死守蓬茅(1),麻苎(2)衣衫鬓发焦(3)。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桑柘(4)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5)尚征苗(6)。
桑树柘树全废毁仍然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要征收农业税。
时挑野菜和(7)根煮,旋(8)斫(9)生柴(10)带叶烧。
时常在外挖些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现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11)。
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1)蓬茅:茅草盖的房子。
(2)麻苎:即苎麻。
(3)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4)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
(5)后:一作“尽”。
(6)征苗:征收农业税。
(7)和:带着,连。
(8)旋:同“现”。
(9)斫:砍。
(10)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
(11)征徭:赋税和徭役。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山中寡妇》此诗即创作于这种社会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