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赋得古原草送别》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离离(1)原上草,一岁一枯荣(2)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3)(4)古道,晴翠(5)接荒城。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王孙(6)去,萋萋(7)满别情。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

(1)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2)枯荣: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枯:枯萎。荣:茂盛。

(3)远芳:草香远播。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4)侵:侵占,长满。

(5)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6)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7)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拼音版

yuáncǎosòngbié

yuánshàngcǎosuìróng

huǒshāojìnchūnfēngchuīyòushēng

yuǎnfāngqīndàoqíngcuìjiēhuāngchéng

yòusòngwángsūnmǎnbiéqíng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