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松下问童子(1),言(2)师采药去。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只在此山中,云深(3)不知处(4)。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1)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2)言:回答,说。
(3)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4)处:行踪,所在。
《寻隐者不遇》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