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密州上元》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是作者刚来密州遇到元宵佳节,观月时的情景和感想。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并与前面相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总体上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全词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
灯火钱塘(3)三五夜(4),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5)。帐(6)底吹笙香吐麝(7),更无一点尘随马(8)。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寂寞山城(9)人老也!击鼓吹箫(10),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11)。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1)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2)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风俗,亦称“灯节”。
(3)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
(4)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5)照见人如画: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
(6)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
(7)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
(8)更无一点尘随马: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唐人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9)山城:此处指密州。
(10)击鼓吹箫: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
(11)昏昏雪意云垂野:意谓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只有云垂旷野,意浓浓。垂,靠近。
《蝶恋花·密州上元》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故而写下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