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南浦·旅怀》是宋代词人鲁逸仲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旅途怀思之词,上片写夜宿孤村的情景:画角悲呜,遍地积雪,酒市灯火阑珊,惊雁夜飞,呜声凄楚,征人的颠沛流离之苦自在其中。下片写雪夜思乡,设想故乡的景物也为相思而呈悲愁,故乡的佳人也因思念行人而双眉凝愁。全词写景摹物,虚实相映,情景相生,描写细腻。格调悲凉沉咽,工于遣词造句。
风悲画角(1),听单于(2)三弄(3)落谯门(4)。投宿骎骎(5)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6)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7)烟水,嘹唳(8)度寒云。
悲风中响起画角的声音,听它所吹的《小单于》曲,一遍遍地来自城门的望楼上。为了投宿,我远行所骑的马急匆匆地赶路,来到一个孤独的小村,已满天飞雪。卖酒的市上,灯火已渐渐稀少,我住房的外面,纷纷乱舞的落叶正不断地敲打着窗户。我倾听着几声大雁的惊飞,它刚刚离开烟蒙蒙的水面,带着燎亮而悠长的叫声,飞向那寒冷的云层。
好在(9)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10),愁损绿罗裙(11)。为问(12)暗香(13)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14)。算翠屏(15)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依旧是月照清溪半朦胧,到今天,没有一处不使我黯然消魂。我在睡梦中回到故乡,也只像罗浮山的一场梅花梦,这境况真愁煞我那穿绿罗裙的亲爱的人儿了。我不禁要问:暗里飘香、闲来吐艳的梅花,难道你也有相思之苦,将万点落花飘洒得如同泪雨一般?我料想在那翠绿屏风里的心上人,也一定在黄昏时分倚门而望,双眉正带着内心无限的怨恨。
(1)风悲画角:寒风中传来悲凉的号角声。画角:是涂有彩绘的军中乐器,其声音凄厉。
(2)单于:曲调名。唐《大角曲》中有《大单于》、《小单于》。
(3)三弄:三段乐曲。弄,演奏。三弄,演奏三遍。又乐曲一曲,叫一弄。
(4)谯门:建有瞭望楼的城门。
(5)骎骎:马行快速貌。
(6)阑:残。
(7)乍离:刚刚离开。
(8)嘹唳:大雁凄凉激越的叫声。
(9)好在:依旧。
(10)故国梅花归梦:《梅花曲》引起思归的梦想。
(11)愁损绿罗裙:想起家里的爱人便愁坏了。绿罗裙,指家中着绿罗裙之人。
(12)为问:试问。
(13)暗香:指梅。
(14)啼痕:泪痕。
(15)翠屏:画有青山绿水的屏风,或翠玉镶嵌的屏风。
《南浦·旅怀》这首词作于元祐年间,作者在外漂泊,对故乡和伊人的眷恋日渐浓郁,便创作此词表达思故之情。而黄苏云:“似亦经靖康乱后作也。”(《寥园词选》)这话就有很大疑问。因为据《宋诗纪事》说,作者是“元祐中隐士”,元祐末距“靖康乱”尚有三十余年,作者是否能活到那时候还有疑问,且词意中也没有表现出宋室南渡的痕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