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涧记

柳宗元 〔唐代〕 柳宗元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石涧记》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遇表示叹息和苦闷。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石渠之事既(1),上由(3)西北下土山之阴(2),民又(3)焉。其水之大,(4)石渠三之一(5)亘石(6)为底,达于两涯(7)。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8)阃奥(9)。水平布其上,流若织(10),响若操琴。

游览、整修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分之一。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

(11)(12)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13)十八九居之。交络(14)之流,触激(15)之音,皆在床下(16)翠羽之木(17)龙鳞之石(18),均(19)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21)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皆在椅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到这里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22)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23)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24)。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从袁家渴来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涧;从百家濑上山到这里的人,先到石涧后到石渠。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注释

(1)穷:毕,完成。

(2)土山之阴:土山的北坡。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3)桥:架桥。

(4)倍:多,增加。

(5)三之一:即三分之一。

(6)亘石:接连不断的石头。亘,横贯。

(7)两涯:两岸,涯,水边。

(8)限:门槛,这里作动词用,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

(9)阃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阃,内室,闺门。

(10)文:同“纹”,纹彩、花纹。

(11)揭:把衣服拎起来。

(12)跣:光着脚。

(13)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4)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

(15)触激:撞击,激悦。

(16)皆在床下:都发生在坐椅下面。

(17)翠羽之木:像翠鸟羽毛一样的树木。翠羽,翡翠鸟的羽毛。

(18)龙鳞之石:像龙鳞一样的石头。

(19)荫:遮蔽。

(20)得意之日,舆石渠同:这一天的得意快乐,和得到石渠的那一天是相同的。

(21)践履:本为足踏地之意,此指足迹。

(22)渴:即袁家渴,永州水名,位于今永州南津渡电站坝址所在地。

(23)百家濑:水名,在永州古城南二里处。濑,急水从沙石上流过为濑。

(24)数焉:有几处。数,很多。

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石涧记》是其中之一,与《袁家渴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作于同时,都作于元和七年(812年)十月。

拼音版

shíjiàn

shízhīshìqióngshàngyóuqiáo西běixiàshānzhīyīnmínyòuqiáoyānshuǐzhībèishísānzhīgènshíwèiliǎngruòchuángruòtángruòchényánruòxiànkǔnàoshuǐpíngshàngliúruòzhīwénxiǎngruòcāoqín

xiǎnérwǎngzhézhújiànsǎochénpáiluóchuángshíjiǔzhījiāoluòzhīliúchùzhīyīnjiēzàichuángxiàcuìzhīlónglínzhīshíjūnyīnshàngzhīrényǒuhòuzhīláizhěyǒunéngzhuīzhījiànzhīshítóng

yóuérláizhěxiānshíhòushíjiànyóubǎijiālàishàngérláizhěxiānshíjiànhòushíjiànzhīqióngzhějiēchūshíchéngcūndōngnánjiānzhěshùyānshàngshēnshānyōulínqiàoxiǎndàoxiáqióng

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