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淮阴作

朱敦儒 〔宋代〕 朱敦儒

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红缨翠带,谈笑春马水西头。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长揖飞鸿旧月,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淮阴作》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怀恋故国的深情。上片追忆昔日春游之乐,放纵豪迈;下片诉说今日漂泊之苦,沉郁顿挫。全篇以乐衬哀,巧于关合,自然流畅,感人肺腑。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当年五陵(2)下,结客(3)占春游。红缨翠带,谈笑春马水西头。落日经过桃叶(5),不管插花归去,小袖(6)挽人留。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7)

遥想当年洛城风华日,春光姣好,贵族少年结伴游乐。穿着鲜艳的衣服,谈笑之间,一起骑马游冶洛城水西。日落时候,他们头戴鲜花,郊游归来,经过桃叶渡时,酒楼里的美人上前留住了他们。美女为他们劝酒,开怀畅饮,摘掉帽子,醉卧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长揖飞鸿旧月,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8)

楚地风云惊起,陇水飘散而去,两厢漂流。如今饱受憔悴之苦,没有地方可以让我排遣内心的忧愁。盼飞鸿可以传来远方人的消息,盼同一轮明月可以为远方人祝福。此时此刻,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和我一样,在为远别的情人而忧愁。泪眼所见,只有芳草连天,惹起人们无限的情思,而西州路却始终寻找不到。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又名《元会曲》《凯歌》等。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下片句, 皆四平韵。另有偷声、添字、减字者,皆为变体。

(2)五陵:本指西汉五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渭水北岸,居此者多豪门大户。此处借指自己年少时游乐之地。

(3)结客:结交,豪侠之客。

(4)跋马:指拨马。

(5)桃叶:指桃叶渡,在今南京。此借指游冶之地。

(6)小袖:指歌妓。

(7)青楼:妓女之所居。

(8)西州:东晋扬州刺史治所在金陵,因其府廨在台城之西,故称西州。

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渡黄河而攻洛阳,原是洛阳人的朱敦儒仓惶南下,加入哀鸿遍野的难民队伍,与仓惶的鼠声与凄厉的鹤唳一起,入淮阴(今属江苏),避难于此。遥望故土,回想当年情事,又值国破家亡,词人感慨万分,在淮阴写下了《水调歌头·淮阴作》这首词。

拼音版

shuǐdiàotóu··huáiyīnzuò

dāngniánlíngxiàjiézhànchūnyóuhóngyīngcuìdàitánxiàochūnshuǐ西tóuluòjīngguòtáoguǎnchāhuāguīxiǎoxiùwǎnrénliúhuànjiǔchūntuōmàozuìqīnglóu

chǔyúnjīnglǒngshuǐsànliǎngpiàoliújīnqiáocuìtiānchùxiāoyōuchángfēihóng鸿jiùyuèzhījīnyānshuǐdōuzhàorénchóuyǒulèikànfāngcǎorèn西zhōu

作者简介

朱敦儒

朱敦儒

宋代著名词人、有“词俊”之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1133年(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