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陆游 〔宋代〕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关山月》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每四句分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语言极为简练概括而内涵却又十分丰富深广。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和戎诏(2)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3)

与金议和的诏书已发布十五年,可笑将军们不战只是空来防边。

朱门(4)沉沉(5)按歌舞(6)厩马(7)肥死(8)弓断弦(9)

豪门府第终日沉溺于宴乐歌舞,可叹战马肥死厩房弓箭断了弦。

戍楼(10)刁斗(11)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边疆戍楼的刁斗声声催下落月,可怜战士三十从军今日已白发。

笛里(12)谁知壮士(13)心,沙头(14)空照征人(15)骨。

羌笛幽怨可谁能理解战士的心?月色凄凉空照沙场战士的遗骨。

中原(16)干戈(17)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18)

中原大地古来战争不断地发生,而今只能让逆胡在此传子生孙?

遗民(19)忍死(20)恢复(21),几处今宵垂泪痕。

遗民忍死偷生盼望着失地收复,今夜不知有多少人流泪望月轮!

注释

(1)关山月:汉乐府古题,属横吹曲。内容多写戍边军士月夜思乡及与家人离别相思之情。

(2)和戎诏:与金议和的诏书。戎,古时对西边民族的贬称。

(3)空临边:徒然地驻守在边疆。边,边疆,边境。

(4)朱门:这里指达官贵人的宅第。古代达官贵人的门多红色,故云。

(5)沉沉:深沉的样子。

(6)按歌舞:按着节拍唱歌跳舞。

(7)厩马:养在马房里的马。

(8)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

(9)弓断弦:谓长期不修武备,致使弓断了弦。

(10)戍楼:边塞上守卫警戒的岗楼。

(11)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作报时打更的器具。

(12)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13)壮士:指守卫边疆的战士。

(14)沙头:边塞沙漠之地。

(15)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16)中原:指沦陷在金人手中的淮河以北地区。

(17)干戈:古代的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18)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逆胡,指金人。

(19)遗民:沦陷区的老百姓。

(20)忍死:忍受屈辱、不死以待。

(21)恢复:收复故土。

创作背景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权衡与金国议和的得失,后达成和议。到了孝宗淳熙四年(1177),此时距当年下诏议和已十五年了,南宋朝廷不思恢复,沉浸在苟安的和平里,诗人感伤时事写下此诗。

淳熙二年,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这些情感在这首诗都得到了体现。

拼音版

guānshānyuè

róngzhàoxiàshíniánjiāngjūnzhànkōnglínbiān

zhūménchénchénànjiùféigōngduànxián

shùlóudiāodǒucuīluòyuèsānshícóngjūnjīnbái

shuízhīzhuàngshìxīnshātóukōngzhàozhēngrén

zhōngyuángānwényǒuchuánsūn

mínrěnwànghuīchùjīnxiāochuílèihén

作者简介

陆游

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