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风·狼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历代学者大多认定此诗所说的“公孙”即“周公”。诗以“狼”的进退皆狼狈不堪的情景,来衬托周公进退从容、无所往而不宜的智慧品德。也有人认为这是讽刺贵族王孙的诗。全诗二章,每章四句。此诗语带调侃,但有分寸,先以老狼前颠后踬的体态作比来揶揄人,后又在结句弱化了揶揄份量,使整首诗的氛围带上了一种特有的幽默感。
狼跋(2)其胡(3),载疐(4)其尾。公孙(5)硕肤(6),赤舄(7)几几(8)。
老狼前行踩下巴,后退又踩长尾巴。公孙挺着大肚囊,脚穿红鞋稳步踏。
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9)不瑕(10)?
老狼后退踩尾巴,前行又踩肥下巴。公孙挺着大肚囊,品德声望美无瑕。
(1)豳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七篇。豳,古邑名,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
(2)跋:践,踩。
(3)胡:老狼颈项下的垂肉。
(4)载疐:载(zài):则,且。疐(zhì):同“踬”,跌倒。一说脚踩。
(5)公孙:国君的子孙。
(6)硕肤:大腹便便貌。
(7)赤舄:赤色鞋,贵族所穿。
(8)几几:鲜明。
(9)德音:好名声。
(10)不瑕:无瑕疵,无过错。瑕:疵病,过失。或谓瑕借为“嘉”,不瑕即“不嘉”。
从《毛诗序》到清代学者,大多认定《豳风·狼跋》诗中所说的“公孙”即“周公”。诗以“狼”之“进退有难”,喻周公摄政“虽遭毁谤,然所以处之不失其常”。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赞美周公摄政,虽遭四方流言、幼主致疑,却处变不惊,王业终成,而又功成还政,圣德无瑕。有人认为其意在于讽刺贵族王孙。闻一多《匡斋尺牍》以为,诗中的“公孙”究竟是豳公的几世孙,“我们是无法知道的”,故只要将他看作是“某位贵族”即可。闻一多还依据“德音”在《诗经》中的运用,多见于“表明男女关系”,而推测这是一位妻子,对体胖而性情“和易”“滑稽”的贵族丈夫开玩笑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