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欢·花隔铜壶

柳永 〔宋代〕 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满朝欢·花隔铜壶》是宋代诗人柳永所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写北宋都城东京的暮春风光,东京梦华,融景生情,引起词人对往事的怀想;下阕则写词人对冶游生活的追忆,“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三句用典,化用唐诗人崔护游都城南庄时得遇绝色女子终成眷属故事。

《满朝欢·花隔铜壶》这首词融情于景,文字清新隽永,善用典,带有柳永词作品一贯的浓厚市民文学色彩,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伤感以及达物是人非的慨叹。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花隔铜壶(2)露晞金掌(3)都门十二(4)清晓(5)。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6)烟轻昼永(7)引莺啭上林(8),鱼游灵沼(9)巷陌乍晴(10)香尘(11)染惹,垂杨芳草。

花草遮掩了漏壶,金掌的露水被晒干,都城已是清晓时分。这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末夏初。烟雾轻盈,昼长夜短,引来黄莺唱响京城园林,鱼儿水塘游。巷陌刚晴,香尘飘落到两边的垂杨芳草。

因念秦楼彩凤(12)楚观朝云(13),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14)偶忆欢盟重到(15)人面桃花,未知何处(16)但掩朱扉悄悄(17)尽日伫立无言(18),赢得凄凉怀抱(19)

思念秦楼楚观的彩凤和朝云,以往曾沉迷于她们的歌笑。分别已数年,偶然忆起昔日的盟誓重回故地。人面桃花,不知搬往何处,只看见朱扉悄悄关闭,整日默默伫立门前,得到的只是凄楚和惆怅。

注释

(1)满朝欢:词牌名,共有两种体式,一体为双调一百零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另一体为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此首《满朝欢·花隔铜壶》为第一体。

(2)铜壶:即漏壶,古时用来计时的器物。

(3)露晞金掌:承露盘上的露水已经晒干了。晞,晒干。金掌,承露盘,用以承接露水的铜盘。汉武帝时为了祭奠太乙真人,供奉神灵,修建了通天台,上有承露盘,用来承接仙人玉杯的露水。这句说露水已经晒干,意在说明此时阳光灿烂,天气晴朗。

(4)都门十二:京城的十二座城门,这里用来指代京城。

(5)清晓:清晨太阳上山时分。

(6)偏爱春杪:偏偏就特别喜欢春末夏初的时节。春杪,即春末,春夏两季之交的时候。

(7)烟轻昼永:这时的烟雾变轻很容易就消散,白天开始变长,夜晚开始变短。昼永,昼长夜短。

(8)引莺啭上林:引莺,引来黄莺。啭,鸟叫的声音。上林,即上林苑,始建于汉代,后又经汉武帝修葺扩建,成为皇帝春秋打猎的专用场所,这里用来指代宋都汴京的园林。

(9)灵沼:水塘的美称。

(10)巷陌乍晴:巷陌,大街小巷,这里专指京城的街道。乍晴,天气刚刚晴朗起来,此处意在强调天气晴朗,并不是说在此之前都是阴天。

(11)香尘:指女子走路带起的尘土。女子涂脂抹粉,香气扑面,以至于走路时带起的尘土也散发着芳香。

(12)秦楼彩凤:秦楼,妓院的美称。彩凤,人名。

(13)楚观朝云:楚观,即楚馆,也是妓院的一种称呼。朝云:人名,另一位妓女的名字。

(14)别来岁久:和彩凤、朝云两位妓女已经分别很多年了。

(15)偶忆欢盟重到:偶然忆起和彩凤朝云相恋时定下的誓约,便重新回到她们所在的青楼妓院。

(16)人面桃花,未知何处:物是人非,彩凤和朝云早已不在当初的青楼了。人面桃花,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用以指代美人好景。据《本事诗·情感》载,唐代诗人崔护曾在清明时节独自游历长安城南一带,看到一个庄院花木繁盛茂密,便敲门求水喝。一个女子开门,端来一杯水,并为崔护“设床命坐”,自己却独自靠着小桃树的斜枝站着,含情脉脉。第二年清明,崔护又前往城南拜访,再次叩门却无人答应,崔护很失望,于是在门上写了一首诗,名为《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人多用此诗表达物是人非之感。

(17)但掩朱扉悄悄:只剩下红色的大门静悄悄地关闭。意在说明斯人已走,只有一个空空的房子等在那里。

(18)尽日伫立无言:整整一天我都站在彩凤和朝云住过的地方,默默无言。尽日,整整一天,从早到晩。

(19)凄凉怀抱:凄楚和惆怅的心情。

创作背景

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柳永46岁,柳永为了再次参加科举考试,从江南回到了阔别六载的京都。这时的京都比以前更为繁华,而词人却“触目伤怀,尽成感旧”(《笛家弄》),作了《满朝欢》。

拼音版

mǎncháohuān··huātóng

huātóngjīnzhǎngdōuménshíèrqīngxiǎofēngguānglànmànpiānàichūnmiǎoyānqīngzhòuyǒngyǐnyīngzhuànshànglínyóulíngzhǎoxiàngzhàqíngxiāngchénrǎnchuíyángfāngcǎo

yīnniànqínlóucǎifèngchǔguāncháoyúnwǎngcéngxiàobiéláisuìjiǔǒuhuānméngzhòngdàorénmiàntáohuāwèizhīchùdànyǎnzhūfēiqiāoqiāojǐnzhùyányíngliánghuái怀bào

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

北宋著名词人

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妓生活、城市风光以及失意文人羁旅行役的生活等题材为主,语多俚俗,尤善铺叙形容,曲尽其妙。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有《乐章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