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送春

刘辰翁 〔宋代〕 刘辰翁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况雁门阨塞,龙沙渺莽,东连吴会,西至秦川。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

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蜂黄蝶粉,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沁园春·送春》是南宋词人刘辰翁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作于南宋灭亡后,反映了作者的亡国之悲。此词题为“送春”,实为覆亡的南宋故国送别,抒写亡国之痛,寄意沉厚,出语沉痛,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全篇通用比兴的手法,寄托对亡国的哀思。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况雁门(1)阨塞,龙沙(3)渺莽(4),东连吴会(5),西至秦川(6)芳草迷津(7),飞花拥道,(8)蓬壶(9)借百年。江南好,问夫君(10)何事,不少留连?

春光,你要回去了吗?风雨遮蔽了江面,烟尘昏暗了蓝天。况且,雁门关险塞阻隔,龙沙堆空旷迷茫。东边将吴会接连,西边与秦川相衔。芳草连绵,掩遮了津渡;落英缤纷,遮蔽在道前。请在蓬莱、方壶般的神仙境界中小住一百年。江南如此美景,问您是为了什么,不在此稍微流连?

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11)。看兔葵(12)燕麦(13),华清宫里;蜂黄蝶粉(14),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15)。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16)

江南,正叫人惜怜。只见漫漫杨花,化为白毡,无边地伸延。看见兔葵燕麦,长满在华清宫里;黄蜂粉蝶,缠绕在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可回。您又有何处可归?途中徘徊不已,携去了珍责的七宝鞭,清风回旋,寄去一声珍重的属托。两地相念,泪落涟涟。

注释

(1)雁门:雁门关,在山西北部代县境内。

(2)厄塞:险塞。

(3)龙沙:白龙堆沙漠的缩称,在新疆境内。后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4)渺莽:辽阔迷茫。

(5)吴会:东汉时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合称“吴会”。即今江苏南部及浙江部分地区。

(6)秦川:指东起渔关、西至宝鸡号称八百里的渭水流域。

(7)芳草迷津:辛弃疾《摸鱼儿》:“春且在,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津:渡口。句意为:飞花拥道,落花遮住了道路。

(8)小:通“少”。

(9)蓬壶:蓬莱和方壶。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10)夫君:那人。“夫”为指示代词。“君”为尊称,这里指春。

(11)杨花化白毡:语本杜甫《绝句漫兴》:“满眼杨花铺白毡。”以春光老尽,喻国破家亡。

(12)兔葵:葵菜,俗名木耳菜。

(13)燕麦:野麦。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引》:“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华清宫:唐玄宗在骊山建筑的一所豪华离宫。这里借指宋宫殿。

(14)蜂黄蝶粉:指腼颜事仇、趋炎附势的宋朝降臣。

(15)七宝鞭:运用晋明帝的典故。王敦派兵追赶明帝,帝将七宝鞭与卖食岖,追兵得之,赏玩不已,帝乃得脱(《晋书·明帝纪》)。这里指值得珍惜流连的景物。

(16)潸然:流泪的祥子。

创作背景

德祐二年(1276)的春天,临安沦陷。宋然帝并三宫北迁,南宋基本灭灭亡。从此对于春天,刘辰翁生出别样的情愁。触目之处,他觉得“满湖山、犹是春愁”(《唐多令》)。每到春日,他便陷入追忆,写下大量送春的作品,抒发对宋朝故国沦亡的哀伤,《沁园春·送春》即是其中一首。

拼音版

qìnyuánchūn··sòngchūn

chūnguīfēngjiāngyānchénàntiānkuàngyànménèsàilóngshāmiǎomǎngdōngliánkuài西zhìqínchuānfāngcǎojīnfēihuāyōngdàoxiǎowéipéngjièbǎiniánjiāngnánhǎowènjūnshìshǎoliúlián

jiāngnánzhèngshìkānliándànmǎnyǎnyánghuāhuàbáizhānkànkuíyànmàihuáqīnggōngfēnghuángdiéfěnníngchíbiānjiājūnguīzhōngpáihuáibǎobiānfēnghuíchùshēngzhēnzhòngliǎngshānrán

作者简介

刘辰翁

刘辰翁

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词人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入元不仕。其词承辛弃疾一派,为辛派词人“三刘”之一。风格遒劲绚烂。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又能诗文,曾评点王维、杜甫、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须溪记钞》,清人辑有《须溪集》。又有《须溪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