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讥时

张鸣善 〔元代〕 张鸣善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烘。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水仙子·讥时》是元代散曲家张鸣善创作的一首散曲,全曲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先以三句排比形成鼎足对,以“大纲来都是烘”总括;后一部分以“说英雄谁是英雄?”提问,然后再以三个排比句作答,形成鼎足对,指斥当世所谓“英雄”的可笑可鄙。全曲结构对称整齐,语言直接通俗,比喻生动形象;寓庄于谐,冷峻尖刻。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铺眉苫眼(3)三公(4)裸袖揎拳(5)万钟(6)。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7)都是(8)

装模作样的人居然早早当上了朝廷公卿,恶狠好斗、蛮横无理的人竟享受着万钟的俸禄,胡说八道、欺世盗名的人竟能在社会上层畅行无阻,总而言之都是胡闹。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9)岐山(10)鸣凤(11)。两头蛇南阳卧龙(12)三脚猫(13)渭水飞熊(14)

说英雄可到底谁是英雄?五眼鸡居然成了岐山的凤凰,两头蛇竟被当成了南阳的诸葛亮,三脚猫也会被奉为姜子牙。

注释

(1)双调:十二宫调之一。

(2)水仙子: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另属北曲黄钟宫,正名“古水仙子”。

(3)铺眉苫眼:即舒眉展眼,此处是装模作样的意思。元人口语。苫,盖住。

(4)三公:原指大司马、大司徒与大司空,这里泛指朝廷高官。

(5)裸袖揎拳: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这里指善于吵闹打架的人。元人口语。

(6)万钟:指很高的俸禄。钟,古量器名,十斗为一斛,六斛四斗为一钟。

(7)大纲来:总而言之。元人口语。

(8)烘:即哄,指胡闹。

(9)五眼鸡:好斗的公鸡。

(10)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

(11)鸣凤:凤凰。

(12)南阳卧龙:即诸葛亮,这里泛指杰出的人才。

(13)三脚猫:没有本事的人。

(14)渭水飞熊:即周代的太公吕尚(姜太公),这里泛指德高望重的高官。相传文王打猎前占卜,卜者说:“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打猎时果遇太公于渭水之阳。“非虎”一作“非熊”,后“非熊”误为“飞熊”,并以“飞熊入梦”喻指国君获得贤臣。

创作背景

元代科举不兴,铨选制度混乱,读书人往往有不遇之感,故讽刺当政者是非不分用非其人,成为散曲中常见的主题。张鸣善的这首《水仙子·讥时》,就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

拼音版

shuǐxiān··shí

méishànyǎnzǎosāngōngluǒxiùxuānquánxiǎngwànzhōngyánluànchéngshíyònggāngláidōushìhòng

shuōyīngxióngshuíshìyīngxióngyǎnshānmíngfèngliǎngtóushénányánglóngsānjiǎomāowèishuǐfēixióng

作者简介

张鸣善

张鸣善

元代散曲作家

张鸣善(生卒年不详),名择,自号顽老子,元末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其先人于北宋末年南渡,鸣善流寓江浙一带,居扬州时间尤长,曾官淮东道宣慰司(治扬州)令史、擢江浙提学,后谢病辞官。散曲今存小令十三首,套数二套,常以诙谐语作刺世讥时之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