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虎丘壁

陈恭尹 〔清代〕 陈恭尹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簏客,乞食吴门秋又深。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虎丘题壁》是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从苏州虎丘的山色写起,拓展到苏州,再到整个南方地区,写人心和国事,最后以伍子胥自比,寄寓了深沉的家国之思。全诗多处运用典故,多用名物性词语,词语浅显明白,组句曲折绵密,意境深沉,情韵悠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虎迹(3)苍茫(4)霸业沉(5),古时山色尚阴阴。

吴王冢上的虎迹迷离难辨,吴王的霸业早已消失,只有虎丘山色还像古代一样幽暗。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月光斜照在楼房上,姑苏城中,千家万户,一派笛声。我不禁思念远在万里天涯的家乡,这时应该正是砧声一片吧。

南国干戈(6)征士泪,西风(7)刀剪(8)美人(9)心。

在南方,那些支撑大局、浴血奋战的战士们对月思乡,恐怕也会潸然泪下。秋风起了,他们的亲人正为赶制寒衣而日夜操心。

市中亦有吹簏客,乞食吴门秋又深(10)

又到了一年的深秋,我像伍员一样,身负国难家仇,落拓苏州所志无成。

注释

(1)虎丘:在江苏省苏州市城西北七里处,旧名海涌山,山上有虎丘寺和虎丘塔,传说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山。

(2)题壁:写在墙壁上。

(3)虎迹:白虎之迹。《吴越春秋》:“阖闾冢在阊门外,葬三日而有白虎踞其上,故曰虎丘。”

(4)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这里形容虎迹已迷离难辨。

(5)霸业沉:指吴王的霸业消失。

(6)干戈:古时两种兵器,此指战争。

(7)西风:秋风。

(8)刀剪:指裁剪衣服。

(9)美人:指将士们的家属。

(10)市中亦有吹簏客,乞食吴门秋又深:春秋时,楚人伍员(子胥)的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亡吴国,吹箫乞食,终为吴王所用,为父兄复仇。吹篪(chí)客,指诗人以伍子胥自比。吴门,即今苏州市,春秋时为吴国都城。

创作背景

《虎丘题壁》此诗作于顺治十年(1653年),时南明桂王及郑成功的抗清活动正在进行,作者出游闽浙赣等省,一方面为了避难,一方面想与郑成功、张煌言等联系共同抗清。诗人由杭州抵苏州,在游览苏州著名古迹虎丘时,即在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

拼音版

qiū

cāngmángchénshíshānshàngyīnyīn

bànlóuyuèyǐngqiānjiāwàntiānzhēn

nánguógànzhēngshìlèi西fēngdāojiǎnměirénxīn

shìzhōngyǒuchuīshíménqiūyòushēn

作者简介

陈恭尹

陈恭尹

清初诗人,岭南三大家之一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人,广东顺德人。十二岁丧母,十四岁明亡,十五岁补南明唐王朝诸生而同年唐王兵败被杀,十七岁时父亲陈邦彦因参加桂王朝抗清被捕就义,全家遇难,只他一人幸免逃匿。因继父志,不肯事清,辞家远游。后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自称罗浮布衣。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工诗,沉郁顿挫,多写亡国之痛。有《独漉堂集》。终生不在清朝应试和出仕,保持遗民志节。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