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汝坟

诗经 〔先秦〕 诗经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周南·汝坟》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夫妻伤别,从夫妻未见时,妻子的忧虑和如饥如渴的思念,写到既见后的欢欣和不再分离的美好愿望,还写到与父母团聚的无限欣慰。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情感沉郁顿挫,语言形象动人,以饥饿比拟忧愁,颇为新奇。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2)汝坟(3)(4)条枚(5)。未见君子(6)(7)调饥(8)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遵彼汝坟,伐其条(9)(10)见君子,不我遐弃(11)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余枝。终于见到我夫君,请莫再将我远弃。

鲂鱼(12)(13)尾,王室如(14)。虽则如(14),父母孔迩(15)

鳊鱼尾巴色赤红,王室事务急如火。虽然有事急如火,父母穷困谁养活!

注释

(1)周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计十一篇。

(2)遵:循,沿着,顺行。

(3)汝坟:汝:汝河,源出河南省。坟:“濆”的假借字,水涯,大堤。

(4)伐:砍伐。

(5)条枚:树的枝条。条,树枝;枚,树干。

(6)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

(7)惄:饥,一说忧愁。

(8)调饥:朝食未进,早上挨饿,以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调,又作“輖”;鲁诗作“朝”;一说通“朝”,早晨。

(9)肄:树木枝条砍伐后再生的蘖枝。

(10)既:已经。

(11)不我遐弃:“不遐弃我”的倒装。遐弃,远离抛弃。遐,远。

(12)鲂鱼:鳊鱼,细鳞。

(13)赪:红色。

(14)毁:火。齐人谓火为毁,如火焚一样。

(15)孔迩:孔:甚,很,非常。迩(ěr):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创作背景

这是以汝水一带女子口吻所唱的民歌,其产生年代当在西周崩溃之际。从西周早期开始,就曾不断向淮汉一带拓展统治空间,因而在那里驻扎军队。王朝崩溃,还有许多将士留在南方。征夫久役归来,妻子为挽留丈夫而唱此诗。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征夫并未归来,是妻子在家思念远方服劳役的丈夫,诗中的见面情景是妻子的想象。《诗三家义集疏》:“鲁说曰:‘周南之妻者,周南大夫之妻也。大夫受命,平治水土。过时不来,妻恐其懈于王事,盖与其邻人陈素所与大夫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昔舜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非舜之事,而舜为之者,为养父母也。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不择妻而娶。故父母在,当与时小同,无亏大义,不罹患害而已。夫凤凰不离于蔚罗,麒麟不入于陷阱,蛟龙不及于枯泽。鸟兽之智,犹知避害,而况于人乎?生于乱世,不得道理,而迫于暴虐,不得行义,然而仕者,为父母在故也。乃作诗曰:“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盖不得已也。君子以是知周南之妻而能匡夫也。’”

拼音版

zhōunán··fén

zūnféntiáoméiwèijiànjūnzhōu

zūnféntiáojiànjūnxiá

fángchēngwěiwángshìhuǐsuīhuǐkǒngěr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