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无可上人》是唐代苦吟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贾岛一时不能践烟霞之约而送别堂弟南游庐山西林寺的赠别之作。该诗以优美的言语描写了诗人在秋雨初晴之际,送别从弟无可禅师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从弟的赠别之情,同时也用离别凸显出了诗人自己的孤独之感。全诗层次分明,语言清新质朴,情真意切。
圭峰(1)霁色(2)新,送此草堂(3)人。
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新鲜,我们为草堂寺无可上人送行。
麈(4)尾同离寺,蛩(5)鸣暂别亲。
在蛩鸣的秋天,他带着麈尾,离开了寺院,暂别了亲人。
独行潭底影(6),数息(7)树边身(8)。
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
终有烟霞(9)约,天台(10)作近邻。
最终他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1)圭峰:山峰名。位于陕西南鄂县东南紫阁峰东,与重云寺相对,其形如圭,故名。下有草堂寺,寺东又有小圭峰。
(2)霁色:雨后天空晴朗的蓝色。
(3)草堂:寺名。
(4)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
(5)蛩:蟋蟀。
(6)潭底影:潭水中的倒影。
(7)数息:多次休息。
(8)树边身:倚在树上的身体。
(9)烟霞:云雾之气,也指山水胜景。
(10)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为仙霞岭脉之东支。
某一次的应试贾岛落第,与无可同住长安西南圭峰之草堂寺,无可将南游庐山,于是贾岛作《送无可上人》此诗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