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谷安禅师塔

卢照邻 〔唐代〕 卢照邻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

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曛。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氲。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份。

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赤谷安禅师塔》是唐初著名诗人卢照邻所作的一首诗。该诗将诗情与禅境相结合,描写了安禅师塔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皈依以及对经卷的批判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独坐岩之(1),悠然无俗纷(2)

独坐在深深的山谷,悠然无纷纷的俗情。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酒香与桂香一齐飘散,诗情与白云一同飞升。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

烟霞朝起晚又落,秋来猿啸马又鸣。

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3)

水光与秋色相映,青山衬夕阳火红。

高谈十二部(4),细核五千文(5)

高谈佛典十二部,细说老子道德经。

如如(6)冥昧(7)生生(8)氛氲(9)

真如之数难明晓,生生之道见分明。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份(10)

古人之言有糟粕,轮扁心得说不清。

且当事芝术(11),从吾所好云。

且去山中种芝草,生活原本为称心。

注释

(1)曲:深隐之处,此处指山谷。

(2)俗纷:俗纷:诸多世间事。纷:杂乱。

(3)曛:日落的余光。

(4)十二部:佛教的所有经典分为十二类,称十二部。据《智度论·三十三》,此十二类为:一、契经,二、应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未曾有,八、譬喻,九、论义,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

(5)五千文:老子《道德经》,其书约五千字,故称。

(6)如如:亦名真如,用人们的智慧所解知的佛教真理。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诸法皆如,故云如如。

(7)冥昧:模糊幽暗。

(8)生生:既为佛教名词,亦为中国传统哲学术语。佛教名词乃小乘佛教萨婆多部(意译一切有部)的主张。本无今有叫作“生”,能生此“生”名为“生生”。该诗中“生生”应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术语,指新旧变化中新事物的产生。《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

(9)氛氲:盛貌。

(10)轮扁情未份:此处用轮扁斫轮的典故。《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11)事芝术:种芝草。古人以为芝是仙草,服之可以长生,故称灵芝。

拼音版

chìānchánshī

zuòyánzhīyōuránfēn

zhuójiǔchéngdānguìshīzèngbáiyún

yānxiácháowǎnyuánniǎosuìshíwén

shuǐhuájìngqiūshāncuìhánxūn

gāotánshíèrqiānwén

shùmíngmèishēngshēngfēnyūn

rényǒuzāolúnbiǎnqíngwèifèn

qiědāngshìzhīshùcóngsuǒhǎoyún

作者简介

卢照邻

卢照邻

唐朝大臣、诗人

卢照邻(约635—680),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继调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辞官,住太白山中。后来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自投颖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因邓王谋反武则天,受株连入狱,出狱后身染恶疾,生活十分艰辛,常靠乞药乞钱为生,故他的诗多忧苦愤激之辞。其作品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著有《卢升之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