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谷安禅师塔

卢照邻 〔唐代〕 卢照邻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

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曛。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氲。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份。

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赤谷安禅师塔》是唐初著名诗人卢照邻所作的一首诗。该诗将诗情与禅境相结合,描写了安禅师塔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皈依以及对经卷的批判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独坐岩之(1),悠然无俗纷(2)

独坐在深深的山谷,悠然无纷纷的俗情。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酒香与桂香一齐飘散,诗情与白云一同飞升。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

烟霞朝起晚又落,秋来猿啸马又鸣。

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3)

水光与秋色相映,青山衬夕阳火红。

高谈十二部(4),细核五千文(5)

高谈佛典十二部,细说老子道德经。

如如(6)冥昧(7)生生(8)氛氲(9)

真如之数难明晓,生生之道见分明。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份(10)

古人之言有糟粕,轮扁心得说不清。

且当事芝术(11),从吾所好云。

且去山中种芝草,生活原本为称心。

注释

(1)曲:深隐之处,此处指山谷。

(2)俗纷:俗纷:诸多世间事。纷:杂乱。

(3)曛:日落的余光。

(4)十二部:佛教的所有经典分为十二类,称十二部。据《智度论·三十三》,此十二类为:一、契经,二、应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未曾有,八、譬喻,九、论义,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

(5)五千文:老子《道德经》,其书约五千字,故称。

(6)如如:亦名真如,用人们的智慧所解知的佛教真理。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诸法皆如,故云如如。

(7)冥昧:模糊幽暗。

(8)生生:既为佛教名词,亦为中国传统哲学术语。佛教名词乃小乘佛教萨婆多部(意译一切有部)的主张。本无今有叫作“生”,能生此“生”名为“生生”。该诗中“生生”应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术语,指新旧变化中新事物的产生。《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

(9)氛氲:盛貌。

(10)轮扁情未份:此处用轮扁斫轮的典故。《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11)事芝术:种芝草。古人以为芝是仙草,服之可以长生,故称灵芝。

文学赏析

卢照邻是一个传统文化修养极深的文士,他所处的初唐时期,中国禅宗尚在发展期,属道信、弘忍传法时期。卢照邻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这首诗中,将诗情与禅境、才学相结合,写出了禅诗中难得一见的绚丽多姿、气韵流转的作品。

该诗中,作者首先将有安禅师塔的赤谷(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写得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禅师塔本是存置禅师骸骨或舍利的地方,端坐塔旁,最易生悲哀之心。可是,既然是写禅师塔的环境,眼光与心境就应该不一般。果然,作者闻到的是酒香与花香,看到的是水光与山色,他的诗兴与酒兴一起勃发。

他与友人谈佛论道。那玄微的真如至理,他无法把握,但眼前禅师之塔旁,大自然生生不息之道却历历可见。禅师固然已故去,但他塔旁的丹桂与白云、水华与山翠似在向诗人昭示着自然之道。这一切不用说,也说不清。就像轮扁批评古人之言为糟粕一样,卢照邻也将十二部佛典与五千字的《道德经》置之一旁,最后去山中种灵芝去了——不仅为了长生,更是因为爱好。该诗中所表现出的对自然的皈依、对经卷的批判,都为后世禅家所发扬。

作者简介

卢照邻

卢照邻

唐朝大臣、诗人

卢照邻(约635—680),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继调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辞官,住太白山中。后来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自投颖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因邓王谋反武则天,受株连入狱,出狱后身染恶疾,生活十分艰辛,常靠乞药乞钱为生,故他的诗多忧苦愤激之辞。其作品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著有《卢升之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