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是唐代女诗人上官婉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吟咏剪彩花的应制诗,诗中描写了剪彩花的过程和彩花能够以假乱真之美,将它比自然界的真花更能保持长久的特点写得惟妙惟肖。全诗在真假、异同的对比中突出了剪彩花的特点,诗句属对工切,语言流畅不滞,炼字入神,在应制诗中注入了鲜活清新的气息。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5)翦舒。
花枝繁茂的叶片并非自然生成,而是裁剪而出,纸剪的彩花随着剪刀的剪切一朵朵舒展开来。
攀条(6)虽不谬(7),摘蕊讵(8)知虚(9)。
触摸一下彩花的枝条,虽然可以乱真,但是摘取它的花蕊,岂知竟是假的。
春至(10)由来(11)发,秋还(12)未肯疏。
百花历来在春天到来时开放,但是到了秋天,彩花的枝叶却依旧茂密如初,未见疏落。
借问桃将(13)李,相乱欲(14)何如(15)。
请问桃花和李花,在你们之中杂进了彩花,并且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你们作何感想和打算?
(1)奉和:作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奉,表示对原诗作者的恭敬之辞。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
(2)圣制:封建时代皇帝的亲笔诗文。
(3)翦彩花:古代立春日的一种风俗。用色绢、彩纸剪成燕或花朵,插在头发上,并互相赠送,表示迎春,称为“彩胜”。唐制,立春日赐三省官彩胜。翦,同“剪”。
(4)应制:本义为应皇帝之命,汉魏以来称应帝王之命而作的诗文为应制。
(5)逐:竞争,争先。
(6)条:枝条。
(7)谬:差错。
(8)讵:岂。
(9)虚:不足,缺损。
(10)春至:春天来到。
(11)由来:自始以来,历来。
(12)秋还:秋至。
(13)将:与,和。南北朝庚信《春赋》:“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14)欲:已经,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15)何如:如何,怎么样。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这首诗是上官婉儿成为李显的女人后之作。一个初春,婉儿陪同武则天在花园里游行,许久未曾走出皇宫的武则天被花园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迷惑,便让婉儿作一首诗词来迎合。当听到婉儿这首随情说出的诗句,武则天怎么也没想到,眼前灿烂的春景,在婉儿眼中,眼前晶莹的翠绿,柔美的柳絮,都已经失去了诗情画意。不过,武则天也很高明,她回到宫中,让随从把婉儿写的这首诗记载下来,并且给这首诗安排了一个很是大气的头衔——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事后并给婉儿看,婉儿也就明白了女皇的意思。武则天不允许自己和李贤(即废太子)之间再有什么纠葛。
后来,当李贤被武则天采用其伎俩谋杀时,婉儿也预知女皇会置他于死地,却不曾事先告诉李贤,可见,当时的婉儿在皇宫之内,已经被权势熏染成一个真正的铁石心肠了。然而婉儿对李贤的爱,却是一个少女最纯真的情感流露。不过,或许也就是因此,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份如白雪般的初恋情感慢慢变淡,如若她和李贤也私下有暗情,料想她也不会如此绝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情人死去。因为很多事实说明,凡是和她有裙带关系的男子,她都曾有恩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