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唐代〕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说不远万里来到塞外;接着写道路难行,乡愁难禁;五六句写地处偏远,令人惊叹;最后两句点明送别。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仿佛胸臆流出,耐人咀嚼,情韵无限,为岑参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一身从远使(3),万里向安西。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

汉月(4)乡泪(5),胡沙(6)马蹄。

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

寻河(7)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漫漫长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尽头,正如当年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通过了沙漠,走在广阔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变得低了。

送子军中饮,家书(8)醉里题。

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

注释

(1)碛: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

(2)李判官:不详其名。

(3)从远使:指在安西都护府任职。

(4)汉月:汉家的明月。借指故乡。

(5)乡泪:思乡的眼泪。

(6)费:一作“损”。

(7)寻河:借汉代通西域穷河源的故事表明自己到极边远的地区。

(8)家书:家人来往的书信。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抱着建功立业的志向,离开京师长安赴安西上任。《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此诗当为作者初至安西送人回京之作。

拼音版

西tóusòngpànguānjīng

shēncóngyuǎnshǐ使wànxiàngān西

hànyuèchuíxiānglèishāfèi

xúnchóujìnguòjuétiān

sòngjūnzhōngyǐnjiāshūzuì

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诗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717—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