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寺西亭夜饮

柳宗元 〔唐代〕 柳宗元

赋得酒字。余既谪永州,以法华浮图之西临陂地丘陵,大江连山,其高可以上,其远可以望,遂伐木为亭,以临风雨,观物初,而游乎颢气之始。间岁,元克己由柱下史亦谪焉而来。无几何,以文从余者多萃焉。是夜,会兹亭者凡八人。既醉,克己欲志是会以贻于后,咸命为诗,而授余序。

祗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

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

莫厌樽前醉,相看未白首。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法华寺西亭夜饮》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首二句皆用佛语,次二句对仗工稳,写景如画,末二句互相宽慰,借酒消愁。全诗写出了柳宗元心中难得的一种有如陶谢情怀的豪放之概,对研究柳宗元的情怀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赋得酒字。余既谪永州,以法华浮图之西临陂地丘陵,大江连山,其高可以上,其远可以望,遂伐木为亭,以临风雨,观物初,而游乎颢气之始。间岁,元克己由柱下史亦谪焉而来。无几何,以文从余者多萃焉。是夜,会兹亭者凡八人。既醉,克己欲志是会以贻于后,咸命为诗,而授余序。

我被贬谪到了永州,住在法华寺的西方,那里有池塘和山丘,大江和高山紧密相连着,那里,可以登高望远,因为这个原因,就在那里开始伐取树木建造亭子,以此来沐浴风雨,欣赏万物,让自己的思想在山间景色中游荡。几年之后,元克已从柱下史的职位被贬谪到了永州。不多时,因为文章和我在一起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有一天晚上,我们有八个人在这里聚会,当时每个人都喝醉了。克己有记录下这次聚会的想法,以此给后人留下,让我们都要赋诗,由我来作序。

祗树(1)夕阳亭(2),共倾三昧(3)酒。

夕阳斜照着幽静的法华寺的西亭,我们抛开心头的杂念而开怀畅饮。

雾暗水连阶(4),月明花覆(5)

朦胧的雾色里池水漫上西亭的台阶;皎洁的月光在窗上投下了美丽的花影。

(6)(7)(8)前醉,相看未白首(9)

何须担心害怕今夜樽前沉醉,看头上的青丝就不必为悲苦所幽禁。

注释

(1)祗树:即孤独园,为释迦往舍卫国说法时暂居之处。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〇:“祇树,梵语也。或云祇陀,或云祇洹,或云祇园,皆一名也。”此代指法华寺。

(2)夕阳亭:即永州法华寺西亭。

(3)三昧:佛教语,即除杂念、宁心神之谓。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大智度论》卷七:“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4)水连阶:本意指池水漫涨,连接西亭的台阶。实意是坐在西亭中,一眼望去,潇水绕城而过,远接天际。

(5)牖:窗户。

(6)莫:不要。

(7)厌:厌恶、害怕、担心。

(8)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9)未白首:还未老。作此诗时柳宗元三十七岁。陈景云《柳集点勘》卷四云:“尔亭之西临池,故有‘雾暗水连阶’之句。”

创作背景

法华寺西亭建于元和二年(807),柳宗元有《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构法华寺西亭》等文章。《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云:“间岁,元克己由柱下吏亦谪焉而来。无几何,以文从余者多萃焉。是夜,会兹亭者凡八人。既醉,克己欲志是会以贻于后,咸命为诗,而授余序。”元克己于元和四年(809)谪永州,柳宗元于元和五年(810)五月移居愚溪侧旁,则此次宴集当在元和四年,诗即作于此时。

拼音版

huá西tíngyǐn

shùyángtínggòngqīngsānmèijiǔ

ànshuǐliánjiēyuèmínghuāyǒu

yànzūnqiánzuìxiāngkànwèibáishǒu

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