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州·扬子江阻风

汤式 〔元代〕 汤式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维扬西望渺何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幺】他迎头儿便说干戈事,待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说甚呼燕子唤莺儿。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小梁州·扬子江阻风》是元代文人汤式的曲子,全曲上半篇以一系列的动作行为,表现出阻风途中对前程的期望,而下半篇则“迎头儿”来上一篇叙明真相的说辞;“阻风”仅是一时的受挫,兵乱却使心中的期望彻底破灭,在“纪行”与“伤乱”的两个主题上,作者的重心所在,就不言而喻了。这首曲子上半篇多用凝练的文言,而下半篇则是活脱脱的白话,这其间的反差,造成了文气转折波澜的效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维扬(2)西望渺何之,无一个鳞鸿(3)至,把酒问篙师(4)

船窗外江风迅猛,细雨飞来阵阵。我捻须想作几句诗,却闷闷地没一点灵兴。西望扬州,是那样邈远无凭,又没有人带来任何音信,只得举着酒杯,向船工问讯。

【幺】他迎头儿便说干戈事,待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5),更说甚呼燕子唤莺儿。

他兜头上来就说起战乱的情景,再莫去追想繁华风流的前尘梦影。酒楼坍塌了,茶馆也烧成了灰烬。那些妓院和歌舞场所,哪里还有什么批风抹月、调燕弄莺!

注释

(1)小梁州:曲牌名,属正宫。分上、下片,在散曲中较少见。

(2)维扬:扬州。

(3)鳞鸿:书信。

(4)篙师:船工。

(5)柳营花市:妓院及歌舞场所。

创作背景

《小梁州·扬子江阻风》此曲创作时间未能确考。扬子江上阻风,客船不得开行,望目的地非常遥远。作者心急如焚,尽管没有诗兴,但百无聊赖,只能作曲打发时间。

文学赏析

扬子江上阻风,客船不得开行,望目的地扬州何其辽远。作者心急如焚,没有了往常的诗兴,只得拉着船工询问扬州的近况。得到的回答大出意外,原来扬州城全非往昔的繁华风流,已化作了一场兵燹后的废墟。这种题目,诗歌大都分为“纪行”与“伤乱”作两首写,诸如“舟人夜语觉潮生”、“干戈已满天南东”之类,而在这首散曲中却汇集在一起表现,气局就显得扩展。在上半片“纪行”部分,诗人采用“隐题”的表现手法。起首仅说“篷窗风急雨丝丝”,未对江风作进一步渲染,更未说出“阻风”。但随之即以四句的四处迹象,来映示出客船的受阻。一是“闷捻吟髭”,拈髭觅句是百无聊赖打发时间的举动,一个“闷”字,更是连诗料、灵感都无,正说明了阻风不得前行的烦恼心情。二是西望维扬,“渺何之”,这一“渺”字代表了滞留者对目的地无法到达的全部感想,这一句还点出了“扬子江”的题面。三是“无一个鳞鸿至”,在行船中盼鳞鸿是不合情理的,从这一暗示来看,诗人阻风江上当已不止一日。四是“把酒问篙师”,船阻江中,一筹莫展,借酒消愁不算,只能姑且向船工谈天问话了。而“问篙师”,也显示了船工因阻风而得闲的实情。从这些布置中,可以看出作品针线照应的细密。

〔幺篇〕关于伤乱的内容,是通过篙师的答复表现的。但篙师有感的是当前扬州的“干戈事”,他是不会对昔日的“风流”,什么“呼燕子唤莺儿”而特生感触的,所以曲中的叙述,实际上是省略了诗人诱导性的问语。我们甚而可以想象出两人间的对话情景:先是篙师迫不及待地说上一大段扬州兵燹疮痍的话儿,作者听得毛骨悚然,忍不住插嘴:“哟!扬州不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自古的风流之地吗!”“客官,待风流再莫追思!”“那些春风十里扬州路上的酒楼呢?”“塌了。”“那些茶肆呢?”“焚了。”“哎呀呀!还有那些藏莺躲燕、红粉佳丽的柳营花市呢?”“柳营花市?客官,满城都成了一堆瓦砾了,更说甚呼燕子唤莺儿!”作者将篙师的答语连缀成篇,借以概括和代表自己的今昔之感,这也是颇为别致的。

《小梁州·扬子江阻风》全曲上半篇以一系列的动作行为,表现出阻风途中对前程的期望,而〔幺篇〕则“迎头儿”来上一篇叙明真相的说辞;上半篇多用凝练的文言,而〔幺篇〕则是活脱脱的白话:这其间的反差,都造成了文气转折波澜的效果。“阻风”仅是一时的受挫,兵乱却使心中的期望彻底破灭,在“纪行”与“伤乱”的两个主题上,作者的重心所在,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简介

汤式

汤式

末明初散曲作家

汤式(生卒年不详),字舜民,号菊庄,元末象山(今浙江象山)人。初时曾补过象山县吏,但不得志,后落魄江湖。入明后,流寓北方,燕王朱棣在北京府邸时曾充任文学侍从。汤式是元代后期散曲作品较多的多产作家。据传他作了杂剧《瑞仙亭》《娇红记》二种,今皆不传。所著散曲在当时很有名气,现仅存散曲作品集《笔花集》,《全元散曲》录存他的小令170首,套数68套。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