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塞上咏雪花》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该词寄托了天涯行役之苦,如雪花之漂泊无依般,体现了词人心中的清高孤傲无人同与的悲凉之感。词中词人抛开了咏雪的成规,把雪花当作跟牡丹一样的“花儿”来歌咏,营造一种新奇的错位,表现了词人天马行空、自由挥洒而独出机杼的高超才调。
非关癖爱(1)轻模样(2),冷处偏佳。别有根芽(3),不是人间富贵花(4)。
我喜欢的并不只是雪花轻舞飞扬的姿态,还有它那不惧寒冷的精神。无根却似有根,有着人间富贵之花不可比拟的高洁之姿。
谢娘(5)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6),万里西风瀚海(7)沙。
谢道韫去世后有谁真正了解、怜惜它呢?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1)癖爱:癖好,特别喜爱。
(2)轻模样:雪花轻轻飞扬的样子。孙道绚《清平乐·雪》:“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此谓对于雪花的偏爱。
(3)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
(4)富贵花:牡丹或者海棠。
(5)谢娘:谢娘,谢道韫。此谓后世已无谢娘一般的才女。
(6)悲笳:悲凉的笳声。
(7)瀚海:沙漠,此指塞外之地。
词人从康熙十七年(1678)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每年有很多时间随康熙出巡或奉使在外,这首词便是词人陪同康熙出巡塞外时所作。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词人扈从北巡塞上之时,惊讶于塞上的雪很凛冽,有着不用于中原的气势,便有感而发,写下《采桑子·塞上咏雪花》该词。